帝圖2025夏拍0928盛大登場,任伯年、溥心畬(詩塘)工筆四時花鳥四屏、齊白石《英雄松鷹圖》及續徵鴻禧美術館舊藏鉅作等重量領銜

2025-09-17|撰文者:帝圖藝術拍賣

「帝圖藝術拍賣會」將於2025年9月27至9月28日於台北國泰金融會議廳舉辦夏季拍賣會。此次拍賣會將分為「古董珍玩」、「現代與當代藝術」及「近現代及古代書畫」三大專場,拍品數量共計629件。本次夏季拍賣會隆重呈獻「亞洲重要私人藏家古代暨近現代書畫擷英」專題,古代丹青關注任伯年、溥儒詩塘《工筆四時花鳥四屏》;近現代巨擘則主推齊白石《英雄松鷹圖》。此次夏拍再次盛大續徵「鴻禧美術館舊藏大師鉅作」,聚焦張大千、齊白石、吳昌碩等重要作品。另有「大風堂藏元人四趣圖及大千粉本」、張大千《青城紅葉映白羽》等諸多拍品與專題精彩紛呈。帝圖夏季拍賣會本次「古董珍玩」專場焦點為「新加坡顯赫家族珍藏瑰寶」,盛大呈獻哈特曼伉儷舊藏等重要拍品,現代與當代藝術重點拍品則關注李真《水漾套組》銅雕及王懷慶《錯覺》油畫作品。



亞洲重要私人藏家古代暨近現代書畫擷英 (Lot. 3038-3048)



綜觀中國藝術之流變,書畫一脈承載千年文心,於筆墨氤氳間見證時代精神與個人情志。本次帝圖藝術2025年夏季拍賣會,欣呈亞洲資深藏家庋藏之書畫精品計十餘件,匯聚明、清以至近現代大師力作,不僅脈絡清晰,更兼具學術深度與市場稀缺性,可謂一場融匯古今的藝術盛宴。此次「亞洲重要私人珍藏 (Lot. 3038-3048)」專題,古代丹青作品重量級呈獻「海上畫聖絹本工筆四季精粹,舊王孫詩堂 題詠共譜文人絕響」—LOT 3038 任伯年、溥心畬(詩塘)《海上畫聖工筆四時花鳥四屏》,立軸 設色 絹本,124×32公分×4,預估價新台幣600萬至1,200萬元。「雙雄際會·世紀合璧」此組任伯年同治庚午(1870年)所作絹本工筆四季花鳥四屏,集海派寫生精華與文人詩境于一體,作品復經藏家邀得「舊王孫」溥心畬為每屏親題詩堂,堪稱近代書畫史上跨越時代的對話。任伯年以宋人骨法融民間生機,溥儒以王孫詩筆賦文人逸氣,二者輝映,成就此博物館級巨制。



藝術史價值與收藏意義方面,此作品為雙大師銘心合作:任伯年盛年工筆力作(時年30歲),融合陳洪綬奇崛與宋人寫生之妙;溥心畬詩堂書法秀逸當為旅臺時期所書,詩畫呼應,堪稱「畫為詩骨,詩為畫魂」。上款人與流傳方面,「耔雲觀察大人」為清代高級官員,作品流傳有序,任伯年、溥王孫鈐印「頤印」、「溥儒三靈印」清晰,原藏家簽條明確分署四季,品相完美。市場稀缺性方面,任伯年四屏本就罕見,加之溥儒長篇題詠,海派與文人畫精神交融,市場迄今未見第二組,足可視為兩岸藏界競逐之標杆。今夏,帝圖藝術榮幸呈獻此組19世紀海上畫派與20 世紀文人詩書巔峰合璧之作。識者珍之,勿失良機!  

LOT 3038 任伯年、溥心畬(詩塘)《海上畫聖工筆四時花鳥四屏》,立軸 設色 絹本,124×32cm×4,預估價新台幣600萬至1,200萬。

鑒真細節方面來分析,用印與故宮藏品比對,本作鈐「頤印」(白文方印),經比對與臺北故宮藏任頤《人物圖軸》(1884年)用印一致。印文風格:任氏用印刀法凝練,篆文圓中帶方,邊框自然殘損,符合清末金石趣味。鈐蓋位置:落款處鈐印與畫心保持合理距離,印色沉著不浮,符合清代絹本鈐印特徵。而絹本與年代特徵來看,同治年間任伯年多用絹本,絹質細密勻淨,色墨滲透層次分明,與此作材質吻合。繪畫風格:此期作品受任薰影響,線條勁利(如松針勾勒),設色以朱砂、石綠、赭石為主,雅俗共賞,與此四屏色調一致。

▲拍賣類似作品比對。任頤《花鳥四屏》(1894年),中國嘉德,2012年秋拍,成交價人民幣816 萬5千元(左)。任頤《花鳥四屏》(1891年),香港嘉德,2012年秋拍,成交價港幣1,725萬元。(右)

「亞洲重要私人珍藏 (Lot. 3038-3048)」專題當中,近現代巨擘作品重量呈獻LOT 3042 齊白石《英雄松鷹圖》,立軸 設色 紙本,101.5×34公分,預估價新台幣600萬至1,200萬元。出版:《近現代中國畫名家──齊白石》,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P.183。著錄:《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齊白石》,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26號,鈐印「老白」,頁1380;及第91號,款識「白石齊璜」,頁1387,即取自本幅。《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系上海博物館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組織編纂,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該巨帙彙聚上博老一代研究大家如鐘銀蘭、鄭威等先生畢生鑒定心得,甄選標準極其嚴謹,所錄書畫家皆經多方考證,款印均源自博物館藏真跡或可靠傳承作品,堪稱中國書畫鑑定領域的" 標準器" 彙編。經與《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出版記載進行全方位比對,本作《英雄松鷹圖》之款識筆法、結體特徵與編號91「白石齊璜」款完全一致;鈐印「老白」與編號26 印模在印文細節、邊框特徵、刀法表現等各個方面吻合。此作經權威出版著錄比對尤為難得可貴,益增其學術與收藏價值,可確認為齊白石松鷹題材真跡精品,係1940年代初期的代表性作品,市場罕見生貨,識者當珍之寶之。

LOT 3042 任伯年、溥心畬(詩塘)《海上畫聖工筆四時花鳥四屏》,立軸 設色 絹本,124×32cm×4,預估價新台幣600萬至1,200萬。出版:《近現代中國畫名家──齊白石》,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 年1 月第1 版,P.183。

▲著錄:《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齊白石》,文物出版社,1987 年,第26 號,鈐印「老白」,頁1380;及第91 號,款識「白石齊璜」,頁1387,即取自本幅。


白石老人更以沉厚雄強的金石篆書「英雄」二字,既為畫作點題,並取諧音雙關之妙,盡顯齊白石之大師智慧。而,篆書的古老形式與鷹的勇猛形象相結合,亦賦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時代精神。尤值得一書的是,本幅構圖極具現代感,齊白石可謂現代設計的百年先知。構圖奇絕平衡,老鷹重心穩若泰山位於畫面中心,獨領主視覺,松幹則自左下角斜出,與右上角松枝形成呼應;而右上方之松枝,與左上方的篆書題字形成對角呼應,畫面中以留白處理凸顯主體,留白處可謂天空蒼穹,正是「無畫處皆成妙境」的極致演繹;左上方「英雄」篆書題寫如印如碑,與主體的老鷹姿形展開現代構圖,使整幅畫作平衡而富有動勢,體現了齊白石「簡而不空」的美學追求。齊白石對自然與物象的深刻理解,以及高超的藝術技巧,使其畫作不僅在形式上簡潔有力,更在精神層面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依「白石齊璜」署款判斷,此作當為老人八十初歲(約1940年代)居北京時精力最旺期的精品。此時白石老人筆法已入化境,鷹身濃淡墨交疊富層次,羽翼絨毛質感觸手可及,再現鷹的體積感與力量感;松皮皴擦如鏽鐵裂石,蒼勁與鷹羽柔潤形成質感對話,篆書線條熔金石之力於筆端,「英」字末筆如劍出鞘。作品保存民國時期原裝舊裱,穿越八十餘年的歲月,綾邊色澤溫潤如古玉,襯托墨色愈發沉靜,乃是民國風雅的活見證,訴說著流傳有緒的收藏史。



此幅《英雄松鷹圖》尤為珍罕之處,在於其無上款、非應酬的純粹性質。作為民國時期北京南紙店直接訂購售與藏家的作品,齊白石在創作時擺脫了人情酬酢的約束,全心專注於藝術表現,使此作成為真正為藝術而藝術的精心力作。鷹題材創作成本高昂、繪製難度極大,絕非一般應酬畫作可比,充分體現了白石老人對這件作品的重視與投入。此作為亞洲私人藏家秘藏多年的重點拍品,民國原裝裱保存完好,品相精湛,流傳有序。作為市場罕見的「生貨」,從未現身拍場,兼具藝術價值、學術價值與收藏價值,是齊白石松鷹題材中不可多得的博物館級珍品。齊白石借鷹喻人,以松明志,用篆書點題在筆墨間寄託了對英雄氣概的嚮往與敬仰,這件作品將成為識者、藏家藝術殿堂中的鎮宅之寶。

▲拍賣類似作品比對。



另有齊白石重要作品LOT 3043 齊白石《長年大貴圖》,1947年,鏡框 水墨 紙本,101×34公分,預估價新台幣300萬至500萬元。白石老人為國府要員俞濟時先生所作此幅《長年大貴圖》,墨韻游鱗,諧音納吉,得「長年大貴」吉祥寓意,堪稱齊氏寓京時期水墨寫意之精品。畫中游魚悠然自得,筆墨生動,展現出老人高超的藝術造詣,並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寓意與歷史印記。齊白石常以物象諧音寄託美好祝願。此圖中鮎魚與鱖魚同繪,取「年」與「貴」之諧音,寓意「長年大貴」,是白石老人對俞濟時將軍的美好祝福。各色小魚相伴,象徵子孫繁盛、家族興旺,諧音寓意,吉祥祝福,整體構圖充滿生機與喜慶之氣。1946年白石赴南京展覽獲蔣介石接見後,備受青睞,黨政軍要員爭相求畫。俞氏1947年所得此幅《長年大貴圖》正是值此時期之藝緣結晶。畫上鈐「濟時珍藏」鑑藏印,並出版於1968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吳昌碩、齊白石書畫選集》,傳承清晰可考。而壓角之「歸夢看池魚」一印,不僅點題,更流露白石晚年思鄉懷遠之文人情懷。此作兼具吉祥寓意與水墨逸趣,是白石贈軍政要員題材中至為難得之精品。昔年攜至臺灣重裝,後歸王方宇珍藏,經名家考據確認為白石「居京卅二年」真跡(實際八十七歲),更添學術價值。今夏,此幅融合歷史印記、藝術神韻與吉祥寓意的《長年大貴圖》首現帝圖拍場,誠邀藏家共賞白石老人「墨海中立定精神」的游魚妙境。

LOT 3043 齊白石《長年大貴圖》,1947年,鏡框 水墨 紙本 101×34公分,預估價新台幣300萬至500萬。出版:1.《吳昌碩齊白石書畫選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68 年,圖版丙-32。2.《齊白石畫集》,藝術圖書,1973 年,圖版213。3.《近現代中國畫名家──齊白石》,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 年1 月第1 版,P.97。



「亞洲重要私人珍藏」專題近現代亮點拍品亦關注LOT 3045 吳昌碩《潑墨荷花》,1918年,立軸 水墨 紙本,114×54公分,預估價新台幣250萬至400萬元。戊午(1918年)冬,七十五叟吳昌碩為子榖仁兄所作此幅《潑墨荷花》,堪稱近代海派大寫意之瑰寶。缶老以詩書畫印完美融合之手法,創造出一種既承古意又具個性的潑墨藝術,將墨荷的清雅與磅礴推向極致。吳昌碩夢憶八大,筆承遺風,題識之「八大昨宵入夢,督我把筆畫荷」,道出此畫創作之源起與藝術淵源。他於夢中得八大山人指點,實為其對仰幕前輩大師藝術精神的深刻領悟與追索傳承。八大畫荷以冷逸孤高見稱,而吳昌碩在此基礎上融入了自身的豪邁氣度,將畫中的荷葉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潑墨風格,古雅清新中筆墨氣勢磅礴,增添雄渾之氣。吳昌碩以書法筆意入畫,運用篆籀筆法寫荷桿,荷葉則以飽含水墨的巨筆橫掃而出,大塊潑墨淋漓,水墨相融相生,表現出荷葉的濕潤質感與蓬勃生機,再以濃墨破淡墨勾畫葉筋,荷花以簡練線條勾出,在濃墨中顯得格外清雅高潔,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對比。墨色由濃漸淡相滲,層次豐富,既得八大之筆意,又見昌碩性格。



「浩蕩煙波一片,五湖無主奈何」之題句,不僅與畫面相呼應,更賦予了作品深遠的意境。荷花不再是簡單的自然物象,而成為了畫家寄託情感、表達人生感慨的載體。五湖無主的慨歎,既是對歷史變遷的感懷,也是對自由無拘境界的嚮往。吳昌碩將金石篆刻的雄強樸厚融入畫中,構圖近書法篆刻之章法布白,使荷花具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力度與厚重感。此《潑墨荷花》既是對自然之美的讚頌,更是對傳統文人畫精神的繼承與革新,展現了大寫意花卉畫的至高境界,實為近現代海派潑墨荷花不可多得的傑作。本件歷經滬上大畫師劉海粟1947年納藏並經重新裝池,渡海後並經寶島歷史悠久知名書畫經營者國華堂所鑑藏,更顯此作流傳有緒,十足珍貴。專題精彩作品另有LOT 3047 徐悲鴻《鍾馗凝睇圖》,1944年,立軸 設色 紙本, 78.5×35.5公分,預估價新台幣300萬至500萬元

▲(左)LOT 3045 吳昌碩《潑墨荷花》,1918年,立軸 水墨 紙本 114×54公分,預估價新台幣250萬至400萬。出版:1.《吳缶廬畫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 年,P.8。2.《近代名人書畫集》,國華堂,1964 年,P.4。3.《吳昌碩集》,香港太平洋圖書,1972 年,圖版83。4.《吳昌碩集》,華正書局,1975 年,圖版83。(右)LOT 3047 徐悲鴻《鍾馗凝睇圖》,1944年,立軸 設色 紙本, 78.5×35.5公分,預估價新台幣300萬至500萬。



世紀丹青・銘心絕品—鴻禧美術館舊藏大師鉅作 (Lot. 3027-3030)



台北帝圖藝術拍賣會榮幸於2025年度夏拍,再次呈獻源自台北藝術殿堂――鴻禧美術館之經典珍藏。本次徵集匯聚近代中國藝術史上三位開宗立派的巨擘: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之代表性力作,四件作品不僅流傳有緒,著錄累累,更是見證二十世紀中國書畫輝煌成就的「銘心絕品」。每一幅皆為大師精神氣魄之凝聚,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歷史故事,市場價值與藝術水平均臻巔峰。該「鴻禧美術館舊藏大師鉅作專題」盛大推出LOT 3027 張大千《潑墨憶寫新安江》,1971年,立軸 水墨 大風堂羅紋紙,84×49.6公分,預估價新台幣400萬至600萬元。裝裱:大風堂日本訂製八寶燒軸頭,畫心為仿宋羅紋箋。綾邊仿唐折枝紋雙色裝,與帝圖2022 夏拍張大千遺澤孫女瑩瑩專題,雙樹高士,均是日本特訂大風堂寶愛之裝裱標配。辛亥(1971年)的張大千,已步入藝術生涯的晚期。目疾雖困其身,然其心遊造化的境界愈臻化境。此幅《憶寫新安江》以仿宋羅紋紙為本,濃墨潑灑間盡顯蒼茫雄渾之氣,堪稱其潑墨山水中的逸品。此作撼人之處,在於大膽的墨色布局,堪稱墨色交響:潑墨的黑白辯證。此畫乃大千先生繪於居美時期,「爰翁」一稱及「辛亥」紀年印,已是73 歲高齡。此時的大千歷經滄桑,藝術上已從早年師古、中年遊歷轉入晚年心象山水的階段。題詩中的「亂石」、「荒山」是遊黃山新安江實景,更是人生歷程的隱喻――舟行艱險而終能渡,人居荒寒猶可安,亦是他對黃山新安江美景的歌頌寫照。

LOT 3027 張大千《潑墨憶寫新安江》,1971年,立軸 水墨 大風堂羅紋紙,84×49.6公分,預估價新台幣400萬至600萬。出版:1.《張大千作品選集》,歷史博物館,1976 年,P.51。2.《張大千畫選》,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年,圖版77。



重點拍品另有LOT 3029 吳昌碩《鐵骨寒香圖大中堂》,1910年,立軸 水墨 紙本,139×68公分,預估價新台幣250萬至350萬元。吳昌碩愛梅,曾言「苦鐵道人梅知己」。庚戌(1910年)7月,67歲創作此幅4尺整紙巨制梅花圖,他以金石之筆、詩畫之境,展現了文人畫中梅花的至高境界,並透過題句「霜中能作華」點明畫意,寄託了畫家深刻的生命感悟與藝境追求。觀此巨幅梅花,首先震撼於其磅礴氣勢,鐵骨冰心具金石氣韻。古梅主幹如蛟龍騰躍,濃淡墨色交錯互映,形成強烈的動勢與張力,並盡顯梅幹歷經風霜的蒼勁之姿。吳昌碩以篆籀筆法入畫,運筆如刀,力透紙背,每一筆都蘊含著金石鐫刻般的力度與線質。梅枝穿插交錯,疏密有致,如龍蛇走筆,鐵畫銀鉤。細枝以中鋒寫出,挺拔而富柔性,與粗幹的渾厚形成鮮明對比。枝頭梅花以濃淡墨圈點,疏落有致,或含苞待放,或傲然綻放,在濃重枝幹的映襯下更顯清雅高潔。整幅構圖主次分明而氣脈貫通,濃墨處如焦墨凝霜,淡墨處似月光灑落,墨色層次豐富而和諧,將梅樹蒼勁質感、量感與空間感表現得淋漓盡致。4尺整紙的巨大尺幅在吳昌碩梅花作品中,甚是罕見。

LOT 3029 吳昌碩《鐵骨寒香圖大中堂》,1910年,立軸 水墨 紙本,139×68公分,預估價新台幣250萬至350萬。出版:1.《中国近代書画と清朝陶磁展》,出光美術館,1987年,P.54 圖版50。2.《三石選集》,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臺北,1990 年10 月初版,P.35。3.《中国美術の精華》,臺北鴻禧美術館,2001 年,P.71。



大風堂至摩耶精舍――藝脈相傳·知交傾城 (Lot. 3001-3014)



此次夏拍重要專題另有「大風堂至摩耶精舍――藝脈相傳·知交傾城 (Lot. 3001-3014) 」專題,承繼「大風堂遺澤」、「大風堂秘藏」之專題脈絡,今夏推出「大風堂至摩耶精舍:藝脈相傳·知交傾城」專題。本專題獨具匠心,聚焦張大千藝術生涯中兩大聖殿――四川大風堂與臺北摩耶精舍,呈現其藝術傳承與交遊網路的完整圖譜,堪稱大千藝術小宇宙的集大成之展。本專題壓軸之作為李秋君題簽《大風堂藏元人四趣圖本卷》――「大千八兄屬 戊子四月下浣鎮海李秋君」墨蹟如新,雙璧輝映:元人四趣圖原跡與張大千粉本對讀記,見證海上畫壇最動人的知交情誼。此卷與大千自臨粉本同現,完整呈現其從摹古到創變的藝術歷程。LOT 3014 大風堂藏元人四趣圖及張大千畫粉本(二件一組),手卷 設色 絹本、手卷 水墨 紙本,30×165公分、25.5×149公分,預估價新台幣120萬至200萬元。1948 年一月,張大千寓居上海李秋君邸甌香館,日日與李祖韓、秋君兄妹談畫論藝。張大千與李秋君兩人同庚,皆是五十歲。李秋君是「中國女子書畫會」的創始人之一,名祖雲,字秋君,為李祖韓之妹,兄妹均為大千的知交。秋君照顧大千先生無微不至,然大千已婚並生子,而秋君猶待字閨中,雖對大千一往情深,但礙於秋君出身名門望族,大千不忍委屈她為妾,終究未能結連理,以兄妹相稱,然秋君一生未嫁,兩人情感昇華成藝術上的一生知己。大千赴上海時常在甌香館作畫,且時將精品相贈。



今夏拍賣會帝圖榮幸徵得之大風堂舊藏《元人四趣圖》原跡與張大千臨摹粉本,此《元人四趣圖》即是李秋君受大千所屬,於1948 年戊子四月親題簽「大風堂藏元人四趣圖。大千八兄屬 戊子四月 下浣鎮海李秋君。」其字跡雅正清麗;畫中大風堂用印之「遲秋簃」亦說明了大千對秋君的情思,此印為大千先生抗戰回四川後常用的齋室名印,以寄托相思。同年李秋君農曆八月壽辰,兩人同晉五十,朋友們雅集合慶為「百歲千秋」。《元人四趣圖》原跡與張大千臨摹粉本,此兩卷堪稱藝術史上「師古」與「傳習」的完美範本。大千表示學習繪畫,臨摹是必經階段,曾有言:「臨摹,這種繪畫的基礎訓練是:『做有本生意』。『有本生意』能做的長遠,做的大。而『無本生意』做不得也。」兩卷並置同觀,不僅展現跨越六百年的筆墨對話,更揭示張大千「血戰古人」的獨特方法論,如同一部打開的教科書,令觀者得以窺見傳統繪畫傳承的核心密碼,「多觀古人名蹟,勤為揣摩,心領神會。浸潤日久,即無大成,亦必有可觀者。」再者,透過題簽與大風堂鑑藏印,可想見大千對《元人四趣圖》之重視,於畫卷的藝術歷史價值之上,更增添了一段大千與秋君之近代藝壇佳話。

LOT 3014 大風堂藏元人四趣圖及張大千畫粉本(二件一組),手卷 設色 絹本、手卷 水墨 紙本,30×165公分、25.5×149公分,預估價新台幣120萬至200萬。



另一焦點拍品為LOT 3013 清黃應禎題東坡懿跡圖、簽條張大千題東坡懿跡圖,手卷 水墨 紙本,33×370.5公分,預估價新台幣120萬至200萬元。張大千贈孫雲生《東坡懿跡圖卷》:一段藝術傳承的佳話,白描人物線條流轉,師恩情深盡在卷中。在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張大千不僅是一位技藝精湛的藝術家,更是一位慷慨無私的教育家。1961年(辛丑)12月,張大千將其收藏的《東坡懿跡圖卷》贈予大弟子孫雲生,並題跋「此清人摹松雪本,尚可相像其曲型,附與雲生弟,爰辛丑十二月」。這一贈予不僅是師徒情深的表現,更是中國藝術史上師承傳統的鮮活見證。張大千贈孫雲生《東坡懿跡圖卷》,不僅是一次藝術品的轉贈,更是一種藝術精神的傳承。這件蘊含著東坡事蹟、松雪筆法、清人摹寫和大千師恩的手卷,凝聚了中國藝術史上多重文化基因,成為一段跨越時空的藝術佳話。

LOT 3013 清黃應禎題東坡懿跡圖、簽條張大千題東坡懿跡圖,手卷 水墨 紙本,33×370.5公分,預估價新台幣120萬至200萬。



南張北齊·墨林清韻——周墨南舊藏書畫珍品 (Lot. 3049-3050)



帝圖藝術2025夏拍特別呈現「南張北齊·墨林清韻」專題,薈萃藝壇兩大巨擘――齊白石與張大千之傑作,皆曾周墨南舊藏。周氏齋號「古琴閣」,早年投身軍旅,後渡海赴台,以文人之心深耕藝事,與于右任、張大千、溥心畬等大家交遊甚篤,其收藏證見半世紀以來文人雅士的翰墨因緣。本專題首推張大千《雁容三折瀑》代表「南張」溯古開新的山水境界。大千以清湘石濤法寫浙南勝景,初題「世囂飛不到,大造意偏精」,複題追溯北苑遺風,自謂「上昆侖尋河源」。畫面中奇石當立,幽禽鳴澗,三疊飛瀑泠泠作響,墨韻蒼莽間可見元明以來諸賢筆意。另幅齊白石《香菇竹筍》,乃「北齊」農家詩趣之典範。白石老人以「雕蟲小技家聲」自謙,卻於方寸間展露大匠之思。兩作皆各鈐「墨南寶愛」、「墨南考藏書畫碑版」鑒藏印,更表現其鑒藏眼光之精絕。LOT 3050 張大千《雁蕩三折瀑》,立軸 設色 紙本,105×52.5公分,預估價新台幣300萬至500萬元。張大千此幅以游歷雁蕩山三折瀑寫景的雙題山水,堪稱其藝術成熟期「以古法寫造化」的典範。畫中先後融入石濤(清湘)與董源(北苑)兩家筆意,並通過精心布置的多重人物點景,構建出一幅兼具自然生機與人文理想的山水勝境。這件作於1940年代的三折瀑圖直是「大造意偏精」,不僅讚美大自然,更是對大千自身藝術創作的期許:以古法為金丹,以造化為爐火,熔鑄出自家的筆墨金丹。得者寶重之。

LOT 3050 張大千《雁蕩三折瀑》,立軸 設色 紙本,105×52.5公分,預估價新台幣300萬至500萬。本次帝圖夏拍近現代書畫專場重量呈獻LOT 3052 張大千《青城紅葉映白羽》,1948年,立軸 設色 紙本,114×46公分,預估價新台幣800萬至1,500萬元。上款人:謝月眉(謝稚柳之胞姐)。此幅工筆紅葉小鳥係大千先生於1948年所繪,因受畫者亦是好友之胞妹且是海上知名女畫家謝玉岑,故大千先生自謙題寫「法家博教」。1938年至1948年,大千為抗日戰爭侵擾,曾多次進出成都郊外的青城山居於上清宮。在青城山的時間,大千靜心拋卻人間俗事,窮壯年之精力,專注於藝術創作,將山居所見種種異鳥奇卉美景通通入畫,這十年之間為其工筆花鳥的全盛時期。張大千曾有言「青城山中樟柟漆樹,未秋先紅,璀燦如錦」,創作此畫的時間是1948年,該時期大賞析千飽覽青城山林美景,興致昂揚,憑仗著良好的目力、充沛的體力,以嫻熟的宋人技法繪下這幅青城山紅葉配白羽鳥禽之作品。本幅紅白對比鮮明、色彩雅麗,渲染細膩,技法講究,紅葉對比著枝頭停駐的一隻白鳥,更顯潔淨與靜謐,正可謂妙筆傳神。

LOT 3052 張大千《青城紅葉映白羽》,1948年,立軸 設色 紙本,114×46公分,預估價新台幣800萬至1,500萬。來源:1. 香港佳士得,1993 年10 月24 號,Lot.276。2. 香港佳士得,2011 年11 月29 號,Lot.2275 (成交價港幣662 萬元)。

▲拍賣類似作品比對。



此次帝圖藝術春季拍賣會亦網羅精彩作品涵括LOT 3053 張大千《秋意沒骨山水圖》,1934年,立軸 設色 紙本,110×43.5公分,預估價新台幣800萬至1,500萬元。大千先生甲戌(1934)年八月從蘇州赴北平寓居頤和園聽鸝館,本幅即創作於該時期。大千在北平萬壽山避暑,於聽鸝館中雅聚、聽樂、膳食自是心情特好之時期,故創作出此精雅青綠著色沒骨山水,畫幅並錄寫大千仰慕的石濤詩句「綠齊三徑草,秋到一柴荊」,清新怡人。張大千的没骨著色山水約出現於1930年代中期,其喜作純彩色不施墨線的傳統「沒骨山水」,並經由晚明董其昌上追至六朝張僧繇和唐朝楊昇,此際他的設色相較諸名家之小青綠已獨樹一幟。經查本幅有著多次重要著錄,其中1982年香港集古齋出版時,大千先生已定居臺北,此作曾為北京榮寶齋王大山舊藏,現藏家於1997年購藏寶愛至今,其學養閱歷宏廣,有言:「本幅沒骨青綠山水可能為大千最早期出版的沒骨山水代表作。」以此觀之,就大千的整體藝術成就歷程,本幅作為研究大千沒骨青綠山水畫的開端當是極為珍貴,諸方家可知此作之意義,有識者可寶之。



焦點拍品亦包含LOT 3054 張大千《潑墨黃山九龍潭》,1974年,立軸 設色 紙本,109×54公分,預估價新台幣500萬至800萬元。上款人:陳公亮。來源: 北美藏家,陳公亮、鄭真夫婦家族之後。甲寅(1974年)3月,張大千於加州環蓽庵中憶寫黃山勝景,為臺北摯友陳公亮先生傾情創作《黃山九龍潭》。此作不僅為大千潑彩藝術成熟期之典範,更承載其跨越重洋的故園之思,堪稱「以筆墨寄深情」的銘心絕品。大千以抽象墨彩營造天地渾淪之氣,又以精謹筆法鉤勒樹石亭台,虛實處盡顯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輝映。大千數十年衷愛黃山情結於此作――自早年精工寫生至晚年潑彩寫意,九龍瀑之奔流彷彿貫穿其藝術生命長河,此畫題是大千屢屢創作的題目。



此幅由張大千1974年贈送好友陳公亮的黃山九龍潭,即為張大千黃山九龍潭畫作中的佳品之一。時年76歲的張大千致贈友人陳公亮的《黃山九龍潭》所描繪的是黃山懸崖絕壁之間的九龍瀑及潭池。那年大千雖仍旅居美國加州,但卻遠從美國寄上《黃山九龍潭》為友人陳公亮祝壽,陳公亮時任臺灣中國航運執行董事,為張大千患難之交中國航運創辦人董浩雲在台的左右手。1974年,彼時76歲的張大千贈陳公亮的畫作《黃山九龍潭》,是張大千晚年少數黃山的佳作。此幅畫作,揉合石濤的古典水墨設色筆墨,將瀑潭一體的奇觀揮灑而出。畫面氣勢撼人,萬壑松雲,飛泉流瀑,黃山的深幽、奇峻、變幻之美立刻展現在眼前。

▲(左)LOT 3053 張大千《秋意沒骨山水圖》,1934年,立軸 設色 紙本,110×43.5公分,預估價新台幣800萬至1,500萬。

(右)LOT 3054 張大千《潑墨黃山九龍潭》,1974年,立軸 設色 紙本,109×54公分,預估價新台幣500萬至800萬。



古董珍玩



玉耀星洲 ――新加坡顯赫家族珍藏瑰寶 (Lot.1088-1095)



本次帝圖藝術2025夏季拍賣會古董珍玩專場重量級呈獻LOT1088 清乾隆 御製白玉雕睢陽五老通景香筒,H17.4公分,預估價新台幣500萬至800萬元。來源:1. 香港蘇富比 1997.11.4-5 lot.1335、2. 香港佳士得 2010.12.1 lot.3156 成交價 HKD5,060,000。此件清乾隆御製白玉香筒,通體採上乘和闐美玉琢製,質地堅潤瑩潔,色澤凝靜含光,蘊涵天成瑞氣。器形採方柱式樣,異於尋常圓筒造型,所謂「一方抵十圓」,殊為珍罕。全器線條挺拔端整,邊角拋磨圓潤,形制規矩嚴謹,氣韻雍容凝鍊, 體現宮廷對玉器審美之極致追求。所雕主題取唐代「睢陽五老」高隱典故,通景繁刻山林勝境,松壑泉流,亭台掩映古木之間。高士或徜徉松徑,或寄興林泉,舉止閒逸自如,流露超然遠塵之高懷,亦映照乾隆盛世尚古崇儒之風旨。全器集玉材之尊、玉工之極與意境之幽於一體,兼融文人理想與帝王審美,器成大雅,氣韻沉靜雍穆,堪為乾隆朝文房清供之巔峰鉅構,冠絕群倫,宜列博物殿堂,傳世垂誦。

LOT1088 清乾隆 御製白玉雕睢陽五老通景香筒,H17.4公分,預估價新台幣500萬至800萬。

雕刻主題取「睢陽五老」典故為本,唐代安史之亂時期,李光弼、呂諲、張巡、賈至與元結五高士避地睢陽,結廬山林之中,清談論道,砥礪操守,志節相扶,為亂世中高風亮節之典範。玉筒畫面即展現五老逸居山林,清談論道,共結風節之誼。人物形象各具風骨,或修竹般挺立,杖履從容;或執卷凝神,寄思千古;或拱袖傾聽,神情專注;或高冠振言,氣宇軒昂;更有俯身倚杖者,靜思岩畔,若萬籟俱寂,心澄如水。五人之形神雖異,然氣脈相連,神韻通貫,與松石山水之景相得益彰,恍若畫境詩章,清音環繞。綜觀全器,材質珍罕,工藝精絕,構圖深遠,意境清遠。主題高古,寓意雋永,將乾隆盛世之宮廷美學、文人理想與玉工絕藝融為一體,堪稱集藝術性、文化性與歷史性於大成之巔峰之作。誠為博物館級文房玉器之典範,足列清供之最,藏於案頭,心馳古境,無愧傳世之寶。此器不僅玉質卓絕、工藝精妙,更獲國際頂級拍賣機構之高度肯定,先後登上香港蘇富比與佳士得兩大重磅拍場,備受推崇。1997年首現蘇富比秋拍,旋即成為場內焦點;十三年後再獲佳士得遴選重推,於2010年12月器物專場隆重呈現,最終以港幣5,060,000 元高價榮膺成交,轟動藏界,足證其藝術地位之崇隆,誠為清代宮廷文房之殿堂級鉅作。



此外,本次「玉耀星洲 ――新加坡顯赫家族珍藏瑰寶」盛大呈獻哈特曼伉儷舊藏――LOT1089 清乾隆 御製白玉福壽三多活環水洗,L19.5公分,預估價新台幣400萬至600萬元。來源:1. 倫敦Bluett & Sons 舊藏、2. 艾倫與西蒙·哈特曼 (Alan & Simone Hartman) 伉儷舊藏、3. 香港佳士得 2007.11.27 lot.1503 成交價HKD 4,207,500。出版:1.《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Robert Kleiner 編,香港,1996年,編號88。展覽:1. 紐約佳士得,2001 年3 月13-26 日。2.「The Essence of Immortality―6,000 Years of Jade on View」,波士頓美術館,2003 年8 月23 日 – 2004 年11 月3 日。本件白玉福壽三多活環水洗,器形端莊規整,採圓洗式樣,下承五足撐托,雙耳巧雕展翅蝴蝶,垂飾活環,靈動可轉,妙趣天成。外壁環飾纏枝瓜果與翔蝶紋,構圖繁麗而有序,象徵瓜瓞綿綿、生生不息;內壁底部浮雕壽桃、佛手與石榴三瑞果,形神兼備,寓福壽三多之美意。玉質溫潤細膩,色潔如脂,光華內斂,晶瑩中凝聚靜穆之氣,展現乾隆時期玉材選擇與打磨技藝之精嚴講究。器配碧玉雕座,飾團菊、蝙蝠與如意形足,寓「五福拱壽」之義。碧白對映,剛柔互襯,設色穩雅,益顯陳設之莊嚴深邃。全器從構形、紋飾至寓意皆臻化境,展現宮廷玉器風華典範。 

LOT1089 清乾隆 御製白玉福壽三多活環水洗,L19.5公分,預估價新台幣400萬至600萬。



此類玉洗,乃清宮案頭清供之珍器,專為帝王文房之用,寓意吉慶,象徵尊榮,不僅承載實用之功能,尤具陳設之雅觀與文化之深意。或作祝壽之貢,寓延年益壽之祈願;或為納吉之禮,承載祥瑞之寓;亦常為世家珍藏,代代相傳,成為可世守之寶。其集觀賞性、功能性與象徵性於一體,為文房清玩之上乘範疇,非凡品所能擬也。本件清乾隆御製白玉福壽三多活環水洗,不僅器形典雅、玉質凝潤,工藝瑰麗絕倫,其來源亦極顯赫,曾為著名收藏家 Alan & Simone Hartman 伉儷之珍藏。並於2007 年11 月27 日,釋出於香港佳士得「瑰玉清雕-重要玉器珍藏」專場,編號1503,甫一現身,即備受中外藏界矚目。競價激烈,最終以港幣4,207,500 之高價成交,誠為乾隆盛世玉雕名品。



哈特曼伉儷歷時數十年蒐集之玉器,橫貫中國玉藝六千年歷程,並於2000年出版圖錄《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收錄代表性玉器207件,編排井然、圖文詳實,成為當代中國玉器研究與收藏界所常援引之重要文獻。2003 年至2004 年,波士頓美術館以「The Essence of Immortality ― 6,000 Years of Jade on View」為題舉辦專題展,完整呈現其珍藏,向國際觀眾展示中國玉藝之博大精深,該展不僅引起高度矚目,更成為推動中國玉器跨文化理解與欣賞之重要篇章。本次「玉耀星洲―新加坡顯赫家族珍藏玉器」專場中,Lot.1089〈清乾隆 御製白玉福壽三多活環水洗〉、Lot.1090〈清乾隆 御製白玉福壽雙全水洗〉、Lot.1093〈清乾隆 黃玉巧作梅花樹幹形盃〉,皆出自哈特曼伉儷舊藏,並曾參展波士頓美術館上述展覽,圖錄著錄完備,來源清晰顯赫,保存狀況優良,實為多為清乾隆宮廷玉器瑰寶中之翹楚,誠屬彌足珍貴之典藏佳品。

▲香港佳士得兩度為哈特曼伉儷玉器珍藏舉行專場拍賣會。



盛世華章 ――木石居主人舊藏文房清供 (Lot.1105-1152)



本次古董珍玩專場重要拍品另有LOT1113 清乾隆 銅鎏金纏枝蓮紋「太平有象」獅鈕三足爐,H37.7公分,預估價新台幣280萬至420萬元。展覽:1.「明清香爐暖爐精品展」,歷史博物館,2000.4.21 - 5.21。2.「清翫雅集廿周年慶收藏展」,歷史博物館,2012.10.20-12.9。出版:1.《雙清藏爐》,歷史博物館,2000 年,頁197。2.《清翫雅集廿週年慶收藏展·珍玩》,清翫雅集,2012 年,P.248-249。來源:清翫雅集藏家舊藏。此座清乾隆銅鎏金纏枝蓮紋「太平有象」獅鈕三足香爐,體量碩大,格局端嚴,設計繁麗華美。全器以寶象為主軸,自蓋至足層層遞進,首尾呼應,象徵「太平有象」,寓國泰民安之祥瑞。形制嚴整,構造與紋飾渾然一體,氣勢巍峨,盡顯乾隆盛世之寶器。本器歷經重要典藏與展出,曾為國立歷史博物館「明清香爐暖爐精品展」與「清翫雅集二十週年特展」之焦點,並分別著錄於《雙清藏爐》與《清翫雅集廿週年·珍玩》,展覽出版俱備,來源明晰可稽,彌足珍貴。

LOT1113 清乾隆 銅鎏金纏枝蓮紋「太平有象」獅鈕三足爐,H37.7公分,預估價新台幣280萬至420萬。



古董珍玩專場焦點拍品亦有來自於鴻禧美術館舊藏―LOT1104 清乾隆 御製剔彩萬國來朝寶盒,戧金外盒L62.5公分; 各式剔彩盒 L12.5-15公分,預估價新台幣380萬至500萬元。來源:1. 鴻禧美術館舊藏、2. 紐約蘇富比 1992.12.1 lot.117A。此套清乾隆御製漆器,融匯宮廷漆藝兩絕,外華內麗,交相輝映,出自鴻禧美術館舊藏,源流顯赫,萬中難尋。外盒制式端穆嚴整,朱地戧金錦紋綿延輝煌,纏枝番蓮與靈芝壽蝠錯落鋪陳,構圖雍容繁縟,寓意福壽永昌。內盒器形多變而規制如一,色階層疊,雕飾精緻,盡承吉語寓意。蓋面浮雕「萬國來朝」盛景,人物或遠自異域,或近自藩服,皆奉方物珍奇,衣冠異制,神態恭謹。山川樓閣、松石雲波刻劃精微,虛實相間,構圖深邃而氣象恢弘,淋漓展現萬邦臣服、四海欽奉之皇朝盛景。十盒並列於錦襯之中,如觀長卷分章,層層鋪陳,繁麗而有序,寓意隆重而不喧,象徵四海賓服、萬邦來朝之盛世景象。外盒之福壽連綿,與內盒之萬國來朝,吉祥與禮制相互映照,融成一篇完整而深蘊象徵的宮廷敘事。此組作品為鴻禧美術館舊藏,且來源顯赫、流傳有緒,不僅凝聚乾隆盛世漆藝之極致成就,亦承載著宮廷藝術與歷史價值的雙重光華。

LOT1104 清乾隆 御製剔彩萬國來朝寶盒,戧金外盒L62.5公分; 各式剔彩盒 L12.5-15公分,預估價新台幣380萬至500萬。(拍賣圖錄)



本專場亮點拍品另有LOT1096 清乾隆 御製白玉陰刻填金「御臨古柏行」詩冊,L5.9公分×4,預估價新台幣600萬至1,000萬元。來源:紐約蘇富比 2011.09.14 lot.254。本件清乾隆御製白玉陰刻填金「御臨古柏行」詩冊,通體由四頁八面玉牒組成,冊頁皆選用上乘和闐白玉琢製而成,玉質潔白細膩,溫潤凝潔,晶瑩通透。全冊形制方整勻稱,邊角修飾圓潤,拋磨光潔,刀法挺拔細緻,展現宮廷玉器工藝之規制嚴整與精巧造詣。封面與封底兩面雕飾對稱夔龍紋,古樸瑰麗,氣韻莊嚴。首頁中央篆刻隸書「御臨古柏行」五字,筆意清麗遒勁。其餘六面為乾隆皇帝御臨董其昌所書〈古柏行〉全詩,採「陰刻填金」技法:先以細具依書法筆意鐫刻筆劃,再以金泥嵌填字槽,使筆畫結構穩實,金彩明潤,筆跡與字意交相輝映。此工藝對雕刻精度、轉折圓熟與書法還原度皆有極高要求,所成裝飾典雅瑰麗。末頁鈐「比德」、「朗潤」二璽,印文端整,與整器氣韻渾然一體。不僅展現乾隆盛世文治風貌之物化象徵,亦為十八世紀宮廷藝術跨領域融合之代表,誠屬清代玉雕藝術中不可多得之傳世瑰寶。

LOT1096 清乾隆 御製白玉陰刻填金「御臨古柏行」詩冊,L5.9公分×4,預估價新台幣600萬至1,000萬。(拍賣圖錄)



現代與當代藝術



此次現代與當代藝術專場盛大呈獻LOT 2045 李真《水漾套組》,銅雕,123.5×79×66公分 (含底座),創作於2009-2015年,預估價新台幣600萬至800萬元。李真的代表作品所在多有,此處所見之《水漾套組》一件,創作年代為2009年跨度到2015 年,展現出他對雕塑與空間、環境乃至於與觀者互動的探索企圖。比較特別的是,此作係由其《浮光》、《煙花》、《餘韻》、《追燭》、《大羅金長》等件匯集而成,除了以孩童形象體現道家思想中「能嬰兒乎?」般保持純粹生命本性的追求,亦可見援用大羅金仙之典故,闡明從世俗常規中尋求解脫以達遨遊自在的心境;既傳達了世人對於寧靜溫暖的普遍想望,也有以黃金波紋般柔軟舒適之姿所奏演的微醺樂章……無疑可視為藝術家對一己創作脈絡的回望與階段性總結。



這些與原作尺寸體量明顯有別的微型雕塑,既保留了每件作品的原有特色而單獨成章,卻又在水面此一場域的統攝下,共同構成一座大千世界般的精神景觀;非但映照了宇宙的遼闊, 更充分體現出「納須彌於芥子」的哲學內涵。當觀者走近欣賞,搭配金銀點綴的黑色銅雕作品的光影也隨著流轉變化,正如水面上被風吹起的陣陣漣漪,也將人的部分身影顯現在鏡面之上,成為動與靜、虛與實、鏡像與本我之間的內在辯證,整件作品也從單純的立體雕塑提升為性靈的參照,在萬物恆常變化的和諧共振中,持續承載不同人們的情感記憶。

LOT 2045 李真《水漾套組》,銅雕,123.5×79×66公分 (含底座),創作於2009-2015年,預估價新台幣600萬至800萬。簽名雕刻底座後方:李真 Li Chen X/30 2009-2015。雕刻鈐印:李真。限量30 件。附亞洲藝術中心原作保證書。



亮點拍品另有LOT 2046 王懷慶《錯覺》,油彩 畫布,145.5×112公分,創作於1993年,預估價新台幣800萬至1,200萬元。明代家具以簡約質樸、比例嚴謹見稱;透過榫卯結構來實現穩固與美感的結合。如是的審美特徵恰好體現了傳統文化中「虛靜」的精神。透過此一文化符號,王懷慶既回望了傳統,也由此成功建構出帶有深刻思考的抽象藝術探索,而為國際藝壇高度認同。如此處所見之《錯覺》(Lot.2046)一件完成於1993年,正是王懷慶藝術成熟時期的難得佳作;既承襲了明式家具的典雅精神,又融入當代抽象藝術的觀念轉化。在此作中,可見他以近似水墨效果漸次疊加的白、灰、褐等色,將畫面大致劃分為3個塊面。斑駁的筆觸造成的豐富肌理,就像是歷經歲月風霜的牆面,記錄下一切人事滄桑的變化。接著再以墨黑油彩,大刀闊斧地鑿出厚重有力的幾何線條,在抽象之中彷彿可見兩件明式家具的局部結構相互呼應與對話。尤其是左邊只取桌案的半邊造型,原該有角榫與桌面相接之處被刻意懸空,而在畫面下方,畫家復以猶如利刃劃過的明快線條,橫切了兩件家具的腿足,造成些許錯位卻又不致完全脫開的情形,進而解構了物的造型,讓家具在空間中呈現一種近乎「雕塑」般純粹質感。至此,整件作品呈現出一種微妙的平衡,也暗示了隨時可能出現的變化,暗合世事萬物恆常處於不斷變動的運行規律。

LOT 2046 王懷慶《錯覺》,油彩 畫布,145.5×112公分,創作於1993年,預估價新台幣800萬至1,200萬。簽名右下:王懷慶。亞洲重要藏家舊藏。附藝術家親簽原作保證書。



 



【帝圖藝術2025夏季拍賣會】 

拍賣時間 / 地點

2025 / 09 / 28 (日)

11:00-12:30 【古董珍玩】

12:30-14:00 【現代與當代藝術】

14:00 【近現代及古代書畫】  



預展時間 / 地點

2025 / 09 / 27 (六) 10:00-18:00

2025/ 09 / 28 (日) 10:00-11:00  

國泰金融會議廳(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9號)



觀看更多精彩拍品,請進入官方網站: https://auctions.artemperor.tw/



關鍵字:帝圖藝術拍賣、任伯年、溥心畬、齊白石、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