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撰文者:劉家蓉
Artprice甫發布之《2024年度藝術市場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藝術市場拍賣總成交額衰退33.5%,降至99億美元。繼前一年2023年下降14%之後,創下2009年以來全球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最低水準。此主要原因為全球複雜動盪的地緣政治和經濟環境影響了藝術市場,導致各地藝術高端市場買家出手更為謹慎,最負盛名的作品成交放緩;這進一步導致市場的惜售氛圍,經典傑作短缺(賣家們則更傾向於保留他們的傑出作品)之下,高端價格市場的供應量亦遠低於前幾年。
好消息是,下半年的拍賣結果仍替超高端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佳士得米卡·艾特根(Mica Ertegun)專拍當中,雷尼•馬格裡特(René Magritte)的超現實主義傑作《光之帝國(L'empire des lumières)》作品以1.21億美元的驚人價格成交。莫内(Monet)的一件《「睡蓮」(Water Lilies)》作品以6,55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此外,平價藝術品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繁榮,總成交量創下歷史新高。本文將以三個面向摘錄Artprice與雅昌2024年度報告並評析全球藝術市場的狀況總結:(一)全球藝術市場成長放緩,地理分布及價位表現如何?(二)各類別作品與銷售形式如何受到關注?(三)亞洲藝術市場有哪些最新的發展與趨勢?
ARTPRICE全球指數的年度演變-1998年1月1日基數為100,圖取自Artprice。
雷尼•馬格裡特(René Magritte)的超現實主義傑作《光之帝國(L'empire des lumières)》作品以1.21億美元的驚人價格成交。
根據Artprice與雅昌藝術市場共同發布之《2024年度藝術市場報告》,2024年全球公開拍賣總成交額來到99億美元,比2023年下降33.5%,與去年相比減少了50億美元,比表現良好的2022年則減少75億美元。其中地理位置來看,全球藝術交易金額主要兩大市場火車頭,中國(減少31億美元)和美國(減少14億美元)下降尤為明顯。
全球公開拍賣總成交額走勢(單位:十億美元),圖取自Artprice。
中國市場的放緩究其原因為中國高端市場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活力,原因與西方繪畫市場相同,高端作品供應量收緊,尤其是中國大師作品的供應減少,這些傳統書畫作品通常是該市場的推動力。大師作品的正常流動實際上減少,導致全球拍賣總成交額降至15年來的最低水準。儘管交易數量保持穩定,但總成交額在一年內從30億美元下降到18.7億美元。例如,《2024年度藝術市場報告》指出,齊白石和傅抱石的年度拍賣成交額分別比2018年減少了約6,000萬美元,而張大千則減少了8,800萬美元(2024年為9,800萬美元,而2018年為1.86億美元)。儘管如此,中國藝術家一些高價拍賣紀錄仍讓市場眼睛一亮:例如趙孟頫《行書三札卷》拍出1,270萬美元,傅抱石《西岳雄姿》拍出1,140萬美元,張大千《朱衣大士》拍出990萬美元等。
傅抱石《西岳雄姿》,中國嘉德成交價1,140萬美元。
Artprice《2024年度藝術市場報告》指出,雖然2024年藝術拍賣總成交額有所下降,但在拍賣專場數量達到高峰、共進行了80.4萬次拍賣之下(成交作品超過804,000件),成交量仍繼續增長,增幅為4%,與去年趨勢相似。Artprice數據顯示,10年間,拍賣作品的成交量幾乎翻了兩倍。20年間,這一數字飆升了306%,說明無論在何種背景下,平價藝術市場都充滿活力。
2024年,成交價超過10萬美元的作品數量當中,2024年與2023年相比下降了17%;成交價超過50萬美元的作品數量,2024年與2023年相比則下降了24%。可以看出儘管全球藝術高端價位市場的放緩,與此相反,普羅大眾能接受的價格範圍內的藝術品交易卻出現了真正的復甦,這也說明了拍賣市場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所展現之適應性和多樣性。而平價藝術品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繁榮,總成交量創下歷史新高。藝術市場對平價作品日益開放,尤其是對年輕買家的吸引力,線上拍賣(大量作品通常以低於5,000美元甚至1,000美元的價格出售)則進一步拓寬了人們接觸藝術的管道,吸引了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藝術品買家。
是以,拍賣市場的整體狀況不能僅以年度拍賣總成交額來衡量之,其他關鍵指標,如拍賣動態、流拍率的變化、不同藝術家的加入市場,則更能透露絕大多數市場競拍者對作品的接受方式,並勾勒出了不斷演變的市場輪廓。2024年,流拍率從2023年的38%下降到33%,成交率維持穩定,拍賣市場以罕見的120萬件作品上拍量與2023年的歷史紀錄持平。與過去相比,流拍率曾接近臨界水準,例如在2008年次貸危機期間,當年下半年,市場流拍率達到令人擔憂的45%,12月份的成交量更是急劇下降。如今,受益於價格區間多元豐富的作品,尤其是線上拍賣,藝術市場保持穩定。
Artprice《2024年度藝術市場報告》發布數據,2024年,近40萬件作品以低於600美元的價格成交。例如市場上,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維克多•瓦沙雷利(Victor Vasarely)和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等藝術家提供了大量版畫作品,使一些作品的價格低於600美元。這一細分市場還擁有大量其他藝術家的獨特作品,為收藏者提供了多種經濟實惠的選擇。以去年成交藝術拍品來看,如果預算為9,225美元,即可競拍絕大部分的作品:72萬件作品,即90%的拍品。此現象來自於在過去三年中,線上拍賣的激增推動了平價藝術品交易的熱絡發展。
2024純藝術成交拍品以十分位數劃分的分布情況,圖取自Artprice。
繪畫作品仍然是拍賣的核心,既代表了市場的最大市占率份額(62億美元或63%),也是交易量最多的作品。Artprice發布報告,2024年,全球繪畫作品的拍賣量刷新紀錄:共拍出了30.7萬幅作品,占全球交易量的38%。若進一步分析,在2024年,近25萬件繪畫作品的成交價低於5,000美元,占拍賣總成交量的81%。換句話說,一半以上(55%)的畫作以每幅低於1,000美元的價格易手。這意味著共有17萬幅畫作的成交價低於這一門檻,創下了拍賣史上的罕見現象。價格低於1,000美元的平價繪畫市場在過去十年中持續增長,僅在2020年疫情期間短暫收縮。在歐洲和美國幾家拍賣行的努力下,成交價低於這一門檻的繪畫數量十年內增加了兩倍,拍賣總成交額增長了155%。
另一方面,在高端市場,由於缺乏標誌性作品領頭效應,市場信心和動能不足,使得百萬美元級別的拍賣變得罕見。2024年,百萬美元級別成交作品僅限於757幅繪畫,與2020年疫情時市場停滯時的情況相當。全球繪畫市場拍賣總額減少了四分之一,從2023年的83億美元下降到2024年的62億美元,反映了高端作品放緩趨勢,主要原因是博物館級作品的減少。然而,在美國總統大選後幾場強勁拍賣的推動下,11月出現了顯著反彈。這其中包括2024年度成交價最高的三件作品:雷尼•馬格裡特(René Magritte)的《光之帝國》(1954年)以1.212億美元成交;愛德華•魯沙(Ed Ruscha)的《標準車站,十美分西部撕成兩半》以6,820萬美元成交;克勞德•莫内(Claude Monet)的《睡蓮》以6,550萬美元成交。這些表現重新點燃了未來高端市場的展望,為持有傑出作品的藏家注入了新的信心。
當代藝術領域在2024下半年起亦不乏亮眼拍賣紀錄,如愛德華•魯沙(Ed Ruscha)的作品《標準車站,十美分西部撕成兩半(Standard Station, Ten-Cent Western BeingTorn in Half)》拍出了6,830萬美元的高價。而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的著名香蕉則以624萬美元的高價拍出引起了轟動(隨後被買主孫宇晨吃掉)。雖然當代藝術領軍人物中,喬治•康多(George Condo)、傑夫•昆斯(Jeff Koons)和理查•普林斯(Richard Prince)的年度拍賣總成交額保持穩定(但遠未達到2014年或2021年的高峰),而其他代表性人物則經歷了明顯的放緩。主要是拍賣市場缺乏重量級作品,以及偏向謹慎的氛圍。買家更加謹慎的態度對讓-蜜雪兒•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塞西莉•布朗(Cecily Brown)、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班克斯(BANKSY)、克里斯多夫•伍爾(Christopher Wool)甚至日本超級巨星奈良美智等重要當代藝術家的年度銷售額都產生了影響。
另一方面,Artprice報告指出,對於一些近年來獲益於投機熱潮的年輕藝術家(30多歲和40多歲)來說,看到市場出現大幅回檔的趨勢,無論是在中國、美國還是英國,這三個西方當代和超當代藝術市場的大本營,新生代標誌性人物在2024年都受到了嚴重打擊。其中中國市場的明顯回落更加使得情形惡化。丹尼爾•阿爾軒(Daniel Arsham)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2020年,他的年度拍賣總成交額中有76%來自中國的拍賣會,目前此業績距離高峰時期幾乎下降了十倍。這一大幅下滑不僅是由於在中國市場上可供拍賣的作品減少,還因為競拍者的退出,他的幾件作品的成交價遠低於最低估價。而他並不是唯一個案。其他藝術家的身價也出現滑落,尤其是那些因香港和上海市場的狂熱而價格飆升的藝術家,例如洛伊•霍洛韋爾(Loie Hollowell)、艾弗瑞•辛格(Avery Singer)等。Artprice指出,超當代(40 歲以下)藝術家的歷史紀錄有一半以上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所創下,六位數和七位數的價格水準在十年前對這些年輕藝術家來說簡直難以想像。這一時期的過熱現場顯露出市場買家,尤其是亞洲買家,對於國際知名畫廊(如高古軒或卓納)的年輕藝術家的收藏熱情。然而,價格的驚人飆升雖然一度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但當競拍者不再跟進時,價格往往會回歸基本面,導致價格回檔以及市場不穩定。
受經濟環境、市場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2024年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呈現疲軟狀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亦同步放緩,交易規模縮減,高端市場萎縮,2024年中國純藝術品拍賣總額比2023年減少了38%,千萬級以上的作品成交量和成交額降幅甚至超過50%。主要原因是受經濟環境等影響,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整,作品上拍總量減少,成交價格整體走低。2024年,儘管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呈現一定的波動,但從一些拍賣公司交易情況、交易板塊變化等方面來看,中國藝術品市場呈現出較大的韌性。包含中國嘉德、西泠拍賣、華藝國際等拍賣公司穩健發展,透過交易品類方面的多元性,油畫及當代藝術、奢侈品等交易門類發展迅速,降低市場波動。新買家和年輕買家數量的顯著增加、以及數位化發展,也不斷對拍賣業務帶來創新,這都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注入新的成長動能。
藝術品市場中,新舊藝術家交替,2024年全球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呈現疲軟狀態,中國市場曾經的熱門藝術家作品市場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整體拍賣成交價格走低。此時,藝術品收藏取向產生變化,千禧世代與Z世代的年輕藏家逐漸成為影響市場的重要力量,他們的藝術審美和收藏觀念與老一代藏家有所不同,從而導致市場交易熱點發生變化。
2024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張恩利、仇曉飛的作品刷新拍賣紀錄。2024年5月11日,張恩利2000年創作的《盛宴4號》以299萬美元(2127.5萬元人民幣)在中國嘉德成交,刷新了藝術家作品的拍賣紀錄。2024年11月18日,仇曉飛2010年創作的作品《國營物》以299萬美元(2127.5萬元人民幣)在中國嘉德成交,打破了其2023年創造的84萬美元(598萬元人民幣)的拍賣紀錄。張恩利作品拍賣市場行情穩步上揚,作品受到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2024年作品上拍49件,成交43件,成交總額約為1.03億元人民幣,約合1441萬美元。目前,張恩利與Hauser & Wirth和香格納畫廊合作,作品被國內外重要機構和個人收藏,如上海美術館、龍美術館、昊•美術館等。仇曉飛的作品同樣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他與歐洲畫廊霍夫肯畫廊展開合作,其繪畫作品《密林中的盆栽》還進入了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永久收藏。2024年,仇曉飛共上拍15件,成交11件,總成交額為3068.14萬元人民幣,約合431萬美元。
延伸閱讀:中國嘉德2024秋拍本月盛大揭幕,現當代藝術專場集趙無極、吳大羽、林風眠、朱沅芷大師之作,精彩紛呈,不容錯過!
2024年全球99億美元的總成交額中,佳士得和蘇富比共拍出52.7億美元,兩大國際拍賣巨頭在高端市場仍具主導地位。過去一年來,藝術品市場價格的變化,受到總體經濟環境、藝術品市場環境、市場資金流動以及市場信心等影響。能夠刺激市場的明星拍品⸺2024年雷內•馬格裡特(1755-1842年)、愛德華•魯沙(Ed Ruscha)、克勞德•莫内(Claude Monet)、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和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的作品,尚不足以維持全球拍賣額。因此整體總成交額下降了34%,比2023年減少了50億美元。全球總額為99億美元,遠低於疫情前的水準,而且自2009年以來從未如此之低。雖然高端作品的成交量萎縮,但更大眾化作品的成交量卻持續加速增長。在美國、英國和法國,百萬美元作品的成交量與2019年(新冠疫情之前)相比下降了27%,而2萬美元以下作品的成交量則在上升。漲幅最驚人的是5,000美元以下的作品,自2019年以來,這三地市場的成交量合計上漲了67%。在價格適中的作品銷售量直線上升的推動下,全球藝術市場的年度交易量創下新高,成交作品超過804,000件。
2024全球拍賣公司TOP 10(純藝術),取自Artprice。
根據Artprice《2024年度藝術市場報告》,未來藝術市場正從多個方面重塑,除了成交量增加,價位變得更平易近人,同時也在向新的領域拓展。2024年,活躍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國家超過60個,是2020年以來的三倍。佳士得和蘇富比也在沙烏地阿拉伯尋找新的市場,這是頗具戰略意義的舉措。市場趨勢也反映出這種重組現象: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熱潮再起、拉丁美洲和印度市場異軍突起、弗朗索瓦-格紮維埃•拉朗尼飛速崛起(現已躋身世界前十)以及女性藝術家不斷增加,儘管市場動盪不安,但她們仍然是市場的推動力之一。此外,2024年度出現了一個歷史性事件:機器人藝術家Ai-Da的一幅畫作在拍賣會上以1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幾乎是最低估價的10倍;Ai-Da是一個自主的人工智慧人形機器人,能夠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分析和複製藝術作品。它創作的內容是人工智慧先驅艾倫•圖靈(Alan Turing)的肖像。因此,除了市場價量走勢之外,藝術品收藏投資與創新趨勢等因素也將成為未來主要關注的面向之一。無論通過人工智慧創作或共同創作,或更廣泛的數位創作,對收藏家的吸引力與日俱增。這標誌著一個新AI時代的到來,突破了可能的界限,並引發關於版權和創意原創性概念的核心辯論。以上因素都在重建市場,因為新一代藝術家借助人工智慧這一強大的創作盟友創作的作品,將越來越多地佔據拍賣場的主導地位。
2024年全球前50成交金額藝術家,資料來源:Artprice《2024年度藝術市場報告》。
關鍵字:Artprice、2024年度藝術市場報告、佳士得、拍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