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史《藝術祂在想什麼?藝術最終想要什麼?》─帝圖藝術拍賣2019春拍研究報告

2019-04-23|撰文者:石浩吉、劉家蓉

前言與摘要



藝術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也已經有多種不同的答案,然而,在人類上萬年的歷史當中,這個問題的回答卻也不斷在演變,直到現今的當代藝術甚至已經到了令人眼花撩亂的地步,然而又為何會如此呢?我們認為從全球藝術史演進的過程看來,藝術很像是「有意圖地朝著某個明確的方向」在推進,那麼藝術在想什麼?在做什麼?藝術最終想要什麼?如果我們嘗試用類似「擬人化」的方式去理解”藝術這個人”,或許可以產生很多新的見解與啟發。我們將分成下面五個部分來探討: (一)藝術不只是什麼?(二)藝術演進的「奇點」(singularity)有哪些?(三)藝術的主體「意識」與「意圖」?(四) 藝術最終想要什麼?(五)今後的人類又該如何看待藝術?也許,我們面對當代與未來的藝術作品時,心裡仍將充滿疑惑,但如果站在本文章更高的格局與時間跨度上來看藝術這個有意識的主體,又或能瞭然於胸,因為我們終究真正認清了藝術。

吳昌碩|紅梅綠萼圖軸118x50cm;林風眠|溪畔秋色 64x65cm;戰國 銅鎏金龍紋柄佩劍 L:37cm吳昌碩|紅梅綠萼圖軸118x50cm;林風眠|溪畔秋色 64x65cm;戰國 銅鎏金龍紋柄佩劍 L:37cm

溥心畬|半壁秋風(局部) 11x119cm溥心畬|半壁秋風(局部) 11x119cm



(一)藝術不只是什麼?



「藝術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是圍繞藝術家、收藏家、學者、觀眾甚至一般人心中的核心問題,有趣的是不同的人常有各自不同的見解與答案,我們先來看看幾個一般最常見的想法。

吳湖帆|秋壑丹楓71x35cm;龐均|百合構成 170x170cm;常玉|馬(藝術微噴)吳湖帆|秋壑丹楓71x35cm;龐均|百合構成 170x170cm;常玉|馬(藝術微噴)

藝術就是美與好看?

「藝術不就是感覺美的東西嗎?」「藝術不就是好看的東西嗎?」這是一般人最常對藝術下的其中一種定義,這個說法也並非完全不對,但如果我們進一步探詢這樣的問題:那麼如果大部分人都覺得某張畫不好看,就不能算是藝術品嗎?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所以算不算藝術都是靠自我認定?有些畫作刻意去寫實哀傷、殘忍甚至血腥的題材,因為看起來不討喜所以就不是好藝術嗎?難道藝術除了感官的美與好看之外就沒有其他更深層的哲理或象徵嗎?等等這些問題似乎都沒辦法完全只用美與好看的角度來解答,所以藝術還有包含哪些其他的功能和意義呢? 

張大千、黃君璧|高仕圖62x57cm;王攀元|夜空 64x52cm張大千、黃君璧|高仕圖62x57cm;王攀元|夜空 64x52cm

藝術就是有歷史的古董?

即使是當時一般日常使用、具備特定功能性、不見得特別考量外型之美的花瓶、香爐、武器等物品,經過了數百年以上的歷史之後,卻都成了具備藝術價值的古董藝術品,在拍賣場上也屢屢出現驚人的成交價格,事實上,因為一件有歷史的古董不但記錄了當時人的生活,也可能融入了創作者當時的思考、技藝、對於材料的理解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例如古代鎏金佛的工匠常於製作過程中因為汞中毒而賠上性命),所以這些古董自然代表著很高的藝術價值。然而,這些創作難道就一定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成為古董之後才有藝術價值?才叫做藝術嗎?那麼像西方的畢卡索,或者東方的張大千、溥心畬、吳昌碩、李可染等畫家,都是在世時候的作品就受到廣大的肯定,這又該怎麼解釋呢?

清乾隆 沉香御題詩香爐H:29cm/耳距:23cm;清乾隆 珊瑚紅地粉彩佛蓮托八寶紋花觚 170x170cm;14/15世紀 銅鎏金馬拉王朝寶冠釋迦牟尼佛 H:28cm清乾隆 沉香御題詩香爐H:29cm/耳距:23cm;清乾隆 珊瑚紅地粉彩佛蓮托八寶紋花觚 H:27cm;14/15世紀 銅鎏金馬拉王朝寶冠釋迦牟尼佛 H:28cm

藝術就是炫富、炫格調、炫品牌的工具?


有人這麼說:「家中客廳牆上的那幅畫,就代表著主人的財富與品味。」確實,知名藝術家的藝術品有時就像Hermes、LV、Chanel等高端品牌一樣,就像一進門看到朋友家裡掛著張大千、溥心畬的畫或于右任的書法,誰會感受不到這位朋友的財力與品味呢?這時候張大千、溥心畬、于右任等大師作品又成為一種類似展示高端品牌的工具,又比如看到有人收藏KAWS、Jeff Koons、Damien Hirst、班克斯、村上隆、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當代知名藝術家的作品,誰會不知道這背後所代表的潮與格調呢?然而,藝術的存在就只是為了這麼表面甚至膚淺的目的嗎? 

張大千|山廚清供 31x45cm;于右任|草書錄自作詩四屏131.5x34cm x4張大千|山廚清供 31x45cm;于右任|草書錄自作詩四屏131.5x34cm x4

溥心畬|仿古山水冊頁十開 26.5x17cm x10溥心畬|仿古山水冊頁十開 26.5x17cm x10


我們常常只看到藝術的皮與肉卻忽略了藝術的骨、髓以及…腦

上述提到的三點可能很符合一般人剛開始對藝術的初步認知,然而我們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並非藝術的全部,有關藝術還是有太多的問題無法用上述三種角度來解答,或許可以更直白地這麼說,本文到目前為止我們僅僅看到藝術一部份的皮與肉,而藝術背後真正的「骨」與「髓」又是什麼呢?甚至,藝術其實還藏著一個所謂的「腦」或者說「意識」嗎?這才是本文接下來將嘗試探討的主幹。

KAWS|SEEING BY KAWS LAMP H:37cm、底座H:20.3cm;JEFF KOONS|BALLOON DOG (YELLOW) D:26cm;村上隆|LV (三件一組)super flat colorful、I love super 版畫50版 22x9.5cm x3KAWS|SEEING BY KAWS LAMP H:37cm、底座H:20.3cm;JEFF KOONS|BALLOON DOG (YELLOW) D:26cm;村上隆|LV (三件一組)super flat colorful、I love super 版畫50版 22x9.5cm x3

張大千|紅梅(局部) 29x39cm;溥心畬|雙馬圖 82x40cm;吳昌碩|篆書七言聯 123.5x29.5cm x2張大千|紅梅(局部) 29x39cm;溥心畬|雙馬圖 82x40cm;吳昌碩|篆書七言聯 123.5x29.5cm x2


而為了要切入這些問題,我們得先拉開時間的跨度,從藝術的演進過程當中有哪「奇點」(singularity)開始談起,這些也將包含著人類的意識、圖像、語言、文字、信仰、共同想像等關鍵議題。

張大千、溥心畬|瞿峽舟行圖 29x75cm張大千、溥心畬|瞿峽舟行圖 29x75cm



(二)藝術演進的「奇點」(singularity)有哪些?



在世界萬物當中,只有人類會去創作、欣賞、收藏藝術品,也可以說藝術是跟著上萬年前所謂的「智人」一路相伴著演進至今,怎麼說呢?首先,我們要來講「奇點」的概念。

蕭勤|La Parrione 80x100cm;莊喆|無題 106x125cm蕭勤|La Parrione 80x100cm;莊喆|無題 106x125cm

人類與藝術產生的「奇點」


人類目前相信原本在一片混沌當中,大約於138億年前一個「奇點」(singularity;質量無限大且體積無限小)的大爆炸進而誕生如今可觀測的宇宙,物理學家霍金認為宇宙並非永遠存在,而是從奇點大爆炸後才有了一個全新的「開始」。由於在奇點上,所有物理定律都會失效,所以大爆炸後的宇宙狀態將完全獨立於之前的宇宙樣貌,而大爆炸之前的時間不在我們目前所知的物理定律之內,這就是物理上所謂「奇點」的概述與觀念。然而,要是我們把「奇點」的定義與性質更加擴大的話,人類的演進以及以藝術的演進過程也不斷地在產生「奇點」

陳庭詩|93-46 130x71cm;李仲生|無題 26.6x19.5cm;蕭勤|新精神磁場之18(局部) 97x116.5cm陳庭詩|93-46 130x71cm;李仲生|無題 26.6x19.5cm;蕭勤|新精神磁場之18(局部) 97x116.5cm

除了宇宙的產生之外,太陽系的產生、地球的產生、生命的產生乃至於人類的產生其實都像是一個「奇點」,也就是說具備了三項特性:(1)在奇點產生之前根本很難猜的到或想像的到;(2)然後就在那很短暫甚至一瞬間發生;(3)並對於往後的一切產生巨大的影響;人類的出現幾乎就是如此。地球長達50億年的歷史當中,曾經稱霸地球最久的生物是誰呢?其實並非人類而是恐龍,且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長達1.6億年的時間(若以中國5千年文化的時間來比較,足以重複循環3萬次中國文明的發展),但這麼長的時間裡恐龍卻沒有進化出「智慧」而又在6,500萬年前遭遇到恐龍大滅絕,而要到很久以後才出現人類,而人類從原始的生命進化成智慧的生命卻只用了300萬年左右的歷史,人類累積出現代的高度文明也才花費數千年的歷史,相較於地球的歷史以及恐龍存在的時間來看,「人類的出現」乃至於「智慧的出現」也就像是一個「奇點」般剎那間出現又造成往後巨大的影響,事實上,「藝術的出現」對人類來說也像是一個「奇點」,為什麼呢?

人類開始直立行走而將手解放出來後又數度經歷了奇點般的進化;達米恩赫斯特|Ho Ho Ho 6.5x7.5x3cm人類開始直立行走而將手解放出來後又數度經歷了奇點般的進化;達米恩赫斯特|Ho Ho Ho 6.5x7.5x3cm

人類開始直立行走而空出了雙手:藝術的幼兒時期


人類首度的自身「意識」與智慧是如何產生的?至今都還是個謎,但能確定的是,大約250萬年前(猿)人開始直立行走並邁入了舊石器時代,大家可以注意到兩個重點:(1)人類此時不知為何開始站了起來並空出了雙手;(2)人類開始利用雙手製作簡單的工具、畫出簡單的符號,甚至到最後開始學會用火;您發現了嗎?上述一切對於人類的演進或藝術的起源來說又都是一連串的「奇點」,可以說這個開始直立行走而懂得利用雙手的狀態已經讓人類開始和其他動物區隔開來,也可以說是人類美術最早的起點。然而,這個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雙手的「創作」都是純粹為了生存的某種功能性目的,可以說是人類藝術的幼兒時期,還要經過上百萬年後到了大約10萬年前「智人」及精密語言的出現才又是另一個「奇點」讓人類藝術進入下個階段。

陳文希(畫)、張大千(詩塘)|猿猴;距今超過3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猿)人製作的這件看起來粗糙簡陋的燧石手斧,不但是人類工具的起點,也是人類美術的起點;新石器時代的這件燧石匕首更呈現出人類「手」的進步與造型思維能力的累積陳文希(畫)、張大千(詩塘)|猿猴;距今超過3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猿)人製作的這件看起來粗糙簡陋的燧石手斧,不但是人類工具的起點,也是人類美術的起點;新石器時代的這件燧石匕首更呈現出人類「手」的進步與造型思維能力的累積

「智人」靠著共同抽象思考能力與「手」的進步稱霸世界:藝術的少年時期


事實上10萬年前並非只有「智人」一種人類,同時期還有體型更健壯且腦容量也不比「智人」小的「尼安德塔人」等六種,而這些不同的人種同樣有一定程度的溝通能力、懂得製造武器與生火,至此我們所謂人類藝術的幼兒時期已經持續了上百萬年,而以單純的「體力」和「智力」似乎都不是「智人」後來得以勝出的關鍵,那麼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兩個關鍵:(1)就在大約7萬多年前,「智人」因為某種不明原因發展出了「先進的語言」,進而引發一場”認知革命”,一種可以”共同”抽象思考與虛構故事的能力,「智人」也因此培養出大型組織與協作的獨特優勢;(2) 「智人」經過數萬年「手」的進步而製作出比其他人種更為精良的武器;「智人」因此消滅了他人種而稱霸世界,然後成為人類的祖先而不斷持續進化成現在我們的樣子。這個關鍵的進化又讓原始的人類藝術如何演變呢?

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Venus of Willendorf);位於西班牙北部的阿爾塔米拉洞窟(Altamira)發現了距今可能超過2萬年的史前壁畫;史前獅子人雕像(Lion Man of Hohlenstein Stadel)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Venus of Willendorf);位於西班牙北部的阿爾塔米拉洞窟(Altamira)發現了距今可能超過2萬年的史前壁畫;史前獅子人雕像(Lion Man of Hohlenstein Stadel)

我們選取三件史前的人類藝術來看:

(1)在奧地利一個叫做Willendorf的村莊發現了一個距今約2.5萬年11.1公分高的女性雕像,這個被取名為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Venus of Willendorf)雕像對於女性生育相關部位有著誇張的描繪,這顯示出這時人類雙手創作出的物品已不再侷限於武器與工具等為求生存的功能性目的,竟然也開始對於自身人體的生殖能力產生共同的崇拜;

(2)而在西班牙北部阿爾塔米拉洞窟(Altamira)發現距今約1.5萬年的史前壁畫,用明暗不同的紅色赭石顏料以及黑色線條在岩壁上繪製出一大群野牛等動物,這些壁畫的生動與明暗的立體感不但呈現出當時人類對於外在環境的細微觀察能力,也展現出當時人類的手已經展現出足夠複雜的繪畫技巧

(3)更驚人的是在德國發現距今約3萬年用象牙製作成的史前獅子人雕像(Lion Man of Hohlenstein Stadel),因為當時應該不會有這樣生物,所以這個獅子人雕像也顯示出當時人類已具備的抽象思考與想像力

至此,我們看到7萬年前「智人」稱霸世界之後僅用數萬年的時間就演進出對人體的高度重視、對生命(生殖)的崇拜、對外界的細微觀察、對抽象事物的思考與想像、對創作材料的了解以及對雙手運用技術的高度掌握,是的,這又是一個藝術演進的「奇點」,和(猿)人學會直立而花了上百萬年所謂藝術的幼兒時期相比,「智人」僅用了數萬年的時間就演進出所有近代藝術創作需要具備的雛型,我們就叫它做藝術的少年時期,甚至與近代的繪畫及各類藝術品相比也不會太遜色。

明 銅真武大帝坐像 H:38cm;龐均|桔梗的故事 53x45.5cm;18/19世紀 銅鎏金普賢王如來像 H:37.5cm明 銅真武大帝坐像 H:38cm;龐均|桔梗的故事 53x45.5cm;18/19世紀 銅鎏金普賢王如來像 H:37.5cm

然而,更有趣的是,這時已經加速演進的人類史前藝術似乎還是等不及想邁入下個階段,漸漸地,藝術本身的主體「意識」與「意圖」似乎也越來越明顯。



(三)藝術的主體「意識」與「意圖」?



可以說自從上一段提到的「智人」出現之後,藝術就似乎很積極地透過「智人」的腦當作媒介(或載體),然後再透過「智人」的雙手創造出看的見的藝術實體,藝術為了更快的從少年時期長大,似乎有意識地讓人走到更多的地方、看到更多的事物,並且看得越來越仔細,看著外界的萬物,看著自己的創作,甚至也看著別人的作品,來不斷刺激自己的大腦再創作出更好的藝術品而形成一種持續進化的迴圈架構。但是,人類的生命畢竟有限且脆弱的人類還是面對著外在環境的嚴苛考驗(史前石器時代的人類平均壽命大約只有15-30歲),人類腦子裡的知識也因此無法快速累積,這樣的條件之下,人類與藝術又該如何一起突圍呢?

弘一法師|華嚴經云 69x30.5cm;乾隆御筆|《行書再遊平山堂即景雜詠四首》節選 124x50cm;沈尹默|行書大中堂 125.5x67cm弘一法師|華嚴經云 69x30.5cm;乾隆御筆|《行書再遊平山堂即景雜詠四首》節選 124x50cm;沈尹默|行書大中堂 125.5x67cm

文字的發明開啟了近代文明:藝術的青年時期


人類要到有了文字才算真正進入文明社會,而目前所知最古老的圖畫文字出現在公元前3,500年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蘇美爾人在那裡發明了楔形文字,像是一種輔助記憶的工具,似乎是以人類熟悉的繪畫為基礎簡化而成的線條來模擬所指的物體。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也發明了自己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中有一些字和蘇美爾的楔形文字相近,然而楔形文字顯得比較幾何與抽象,象形文字則在造型上具備了更鮮明的繪畫性。而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也很巧合地也在相隔不遠的時間出現,並從甲骨文又依序演變出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至少七大類的字體。這些人類文字的各自出現對藝術來說又代表者哪些意義呢?

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中國的甲骨文等漢字體;于右任|草書四屏 55x16.5cm x4中國的甲骨文等漢字體;于右任|草書四屏 55x16.5cm x4


我們可以用幾個角度來看待人類文字的出現:(1)在藝術的少年時期,史前的「智人」可以利用繪畫等創作進行溝通,換句話說,等於是把「智人」共同的抽象虛構實體化,但以彼此溝通及經驗累積的效率來看還不夠理想,但文字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2)文字就好比一個字代表一個圖畫的效果(甚至溝通效果更佳),從此人類的溝通效率得以提升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層次;(3)不但活者的人類能高效率的彼此溝通,還能透過文字更完整地將經驗記錄下來並傳承給下一代,人類的整體知識與技能之累積也得以從自身壽命的限制當中解放出來;(4)人類的文明演進速度也因此開始出現更高速的成長,文字出現之後人類發展出如今高科技的文明也僅僅花了5千年左右;(5)如此高度的文明與發展也加速了前段提到藝術透過人類大腦與雙手技術不斷進化的迴圈架構,別忘了文字就來自於人類繪畫的圖象,而文字本身似乎也能發展出自成一格的藝術型態(例如中國的書法以及水墨畫;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的文章:從齊白石、張大千到常玉《談文人畫的過去與未來》以及《東方繪畫從近現代到當代的傳承與啟發》)。那麼,文字出現後的藝術演進加速到什麼程度呢?

戰國 銅錯銀瑞獸 W:7cm;李可染|歸牧圖 70x46.5cm;常玉|人約黃昏後(藝術微噴)戰國 銅錯銀瑞獸 W:7cm;李可染|歸牧圖 70x46.5cm;常玉|人約黃昏後(藝術微噴)

若我們以西方藝術史為例:首先,我們看到埃及藝術已經與史前藝術完全拉開了差距,好似要以繪畫與雕塑將人體的一種對稱、永恆、靜止而莊重的美複製到另一個世界或者永遠留存於世,這種對人的深入探索也構成了西方繪畫與藝術的根本基因;而這份對於人體美學的追求到了希臘又更加進化,希臘人在運動競技中對於人體做出了人類首度最精細而卓越的觀察,在希臘人的思考裡,人的身體可已經過最好的鍛鍊而挑戰各種極限,而人的身體也變得更加完美而尊貴,進而成為一種美的典範,西方藝術從此以人為核心的思考哲學或許就已經確立;而埃及與希臘這樣注重人本身的美學觀點,不但開啟了後續羅馬藝術、基督教藝術、文藝復興藝術、巴洛克藝術、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乃至近現代的印象畫派、野獸畫派、立體畫派等一脈相傳又推陳出新的藝術表現,也不斷以人為中心在科技發明、醫學突破、經濟發展、政治改革等方面持續演進(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東西方繪畫與藝術的差異從何而來?往哪裡去?》)。而這一連串高速的人類文明與藝術創作的演進只花了幾年呢?僅僅5千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就稱它做藝術的青年時期

埃及王后涅菲爾蒂雕像;米隆|擲鐵餅者 希臘雕刻;羅馬競技場埃及王后涅菲爾蒂雕像;米隆|擲鐵餅者 希臘雕刻;羅馬競技場

大衛|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 新古典主義;庫爾貝|自畫像(局部) 寫實主義;莫內|撐洋傘的女人 印象派大衛|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 新古典主義;庫爾貝|自畫像(局部) 寫實主義;莫內|撐洋傘的女人 印象派

所以,文字的出現所帶來人類文明與藝術創作的同步高速演進又像是另一個「奇點」,然而,您以為藝術就此滿足了嗎?您以為藝術會停下腳步嗎?不但沒有,祂又繼續再加速。

當代人類文明與科技的指數型爆發:藝術的壯年時期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自從相機與電影陸續被發明,並於1850年-1900年間開始被廣泛使用,持續好一段時間以繪畫為主要形式的藝術創作又開始發生激烈的變化(為什麼呢?這其實是個很值得深思的多面向問題),曾經有人以為繪畫將被相片完全取代,藝術卻又在那短短的時間內再度突圍了:注重光影而畫面模糊的印象派、線條扭曲而色彩鮮麗的野獸派、具三度空間而分割畫面的立體派相片做不到的繪畫都恰巧在那時候陸續出現;更有甚者,1900年代後新出現的繪畫藝術派別還越走越遠,集合不同時間動作與崇尚機械的未來主義、畫面幾乎僅剩下幾何線條的絕對主義、完全以幻想為主題的超現實主義、不具主題而強調媒材表現之隨機性的抽象表現主義等新型態繪畫也在短期內大量出現。請注意,這時候的繪畫與藝術創作已經不再像過去那麼注重「手」的技巧而是更加在意「思考」與「觀點」的突破,請再注意,前面提過那個藝術透過人類大腦與雙手技術不斷進化的迴圈架構如今似乎快要被打破了,或者換個方式說,藝術似乎想要跳出藝術家雙手的侷限了,直到某件可能是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品出現,這猜想終究成了定局。

畢卡索|亞維農的少女自畫像 立體派;達利|時光靜止(局部) 超現實主義;博丘尼|空間中連續的形體 未來主義畢卡索|亞維農的少女自畫像 立體派;達利|時光靜止(局部) 超現實主義;博丘尼|空間中連續的形體 未來主義

馬列維奇|絕對主義構圖;帕洛克|壹:31號(局部) 抽象表現主義馬列維奇|絕對主義構圖;帕洛克|壹:31號(局部) 抽象表現主義


1917年時美籍法裔的藝術家杜象不知哪來的靈感,買了個小便盆、簽上化名並為它取了個名字《噴泉》,他稱這樣的藝術創作形式為「現成物」(readymade)然後為了挑釁就直接送進當時美國史上最大的現代藝術展,即使最後這個看似荒謬的藝術品終究被審核委員退件並遺失,然而1964年杜象已經接受委託製作17個不同設計的《噴泉》重製品,而這些重製品竟幾乎都陸續被收藏進世界各大博物館與美術館裡展示,為什麼呢?因為杜象的這個作品有如平地一聲雷般地轟垮了當時對藝術的既有概念,並對於往後的藝術創作造成幾近天翻地覆的影響。

杜象|噴泉 達達主義;安迪‧沃荷|沃荷式的夢露 普普藝術;羅斯科|抽象表現主義作品杜象|噴泉 達達主義;安迪‧沃荷|沃荷式的夢露 普普藝術;羅斯科|抽象表現主義作品

可能杜象本人在當時做這件事都沒料想到會在藝術史上激起如此大的漣漪(「奇點」又出現了嗎?),我們就來整理一下杜象的《噴泉》背後代表著哪些含意:

(1)這之前的數千年來(在本文可能要說是上萬年來)藝術家的創作往往受限於自己的雙手與創作的媒材,通常都是媒材先確定之後才透過雙手完成繪畫或雕塑來實現腦子裡創作的概念,而杜象這個「現成物」(readymade)的《噴泉》卻翻轉了這個舊有過程;換句話說,媒材與自己的雙手可能反而是次要的,首先最重要的是藝術家腦子裡的概念,藝術家發展出自己的概念之後才選定最能充分展現這個概念的創作媒材,如果這個最適合的媒材剛好就是一個小便盆,那也得如此;也就是說,藝術可以是藝術家認定的任何東西

(2)此時藝術家不但將創作從自己的雙手解放出來,一件原本不起眼的物品也可能被藝術家從原本的功能性目的當中解放出來,被藝術家賦予一個新的觀看角度與意義而成為一件藝術品;舉例來說,如果一位原始人或外星人第一次看到杜象的《噴泉》且並不知道原本小便盆的功能,會不會也因為不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而覺得:這個不知做什麼用途的全新白色瓷器很漂亮呢?更何況杜象當時的用意還不僅僅是如此;

(3)杜象為何什麼不選而是刻意挑了一個小便盆來表達「現成物」(readymade)的概念呢?想必他就是要對於傳統藝術評論界與學術圈的想法與審美觀提出質疑,這個質疑方式還是非常直接而不禮貌的,從小便盆原本的功能以及他把小便盆上下顛倒(且不用太多想像力就能看出)的情色意涵都可以感受到;杜象此舉也可能直接戳破了社會上常出現的一個誤會:藝術家、藝評甚至整個自認為是藝術圈內的人都比世人還要優越,應該接受更高的社會地位…,如今我們也會開始反思:真的是嗎?

村上隆|新日子、新希望 版畫 68x68cm x3;奈良美智|滑板 80x20x1.3cm x3村上隆|新日子、新希望 版畫 68x68cm x3;奈良美智|滑板 80x20x1.3cm x3

(4)杜象原本的那個《噴泉》從未真的展出過,但因為《噴泉》被拍下了照片而將這整個概念記錄下來,幾十年後再找來其他的小便盆由杜象授權重新複製的那十多個《噴泉》還是受到所有美術館與畫廊的認可,這代表著兩件事:第一,藝術的核心是概念而不再是那個物件本身;第二,注意到授權複製這兩個關鍵字了嗎?從此之後藝術與商業授權、工業化大量製造、新科技運用甚至品牌經營等都將產生更加密不可分的關係

(5)因此,杜象的《噴泉》不但直接影響了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普普藝術、觀念藝術等無數的藝術風潮,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當代藝術家KAWS、Jeff Koons、Damien Hirst、班克斯、村上隆、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的大量作品也很多是延伸自杜象所帶來的影響,甚至眾多當代的裝置藝術與行為藝術等都是受到這樣的啟發;如今我們腦子常出現「這算是藝術品?」等爭議的始作俑者可能都得歸給杜象,對他來說會不會畫畫或雕塑並不重要,他也沒想要提供傳統美學的那種視覺或感官愉悅,這時的藝術家演變成比較像是哲學家或評論家的角色,重點是如何去呈現他的對某個主題或事物的理解與想法

KAWS|STAR WARS H:25cm x2、H:26cm;趙無極|無題 版畫 43x61cmKAWS|STAR WARS H:25cm x2、H:26cm;趙無極|無題 版畫 43x61cm

藝術的脈絡從上百萬年演變至今到如此程度,我們認為藝術已經正式進入所謂藝術的壯年時期,不但已經展現出終於要來大展身手的態勢,而且,藝術本身似乎像是有著主體「意識」與「意圖」般地刻意朝著某個方向推進,您看出來了嗎?您覺得藝術祂想要做什麼呢?



(四) 藝術最終想要什麼?



本篇藝術簡史寫到這裡,從數百萬年前的人類討論至如今我們看到當代藝術的樣子,我們似乎可以從一些鮮明的趨勢當中聞到藝術最終想要做什麼,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呢?

藝術「奇點」出現的相隔時間越來越短

回想一下本文提到過的人類與藝術演進歷程:(猿)人在250萬年前站立起來空出雙手之後才醞釀出藝術出現的可能性;這個「藝術的幼年時期」持續了數百萬年直到7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智人」的出現而稱霸世界之後,人類「雙手」的運用僅在幾萬年內就發展出複雜的繪畫/創作技巧與抽象思考能力而走過「藝術的少年時期」;然後在5千年前文字發明之後經歷了埃及、希臘等時期,僅使用數千年的時間即讓人類藝術伴隨著自身文明與科技的高度發展而立即走完「藝術的青年時期」;接著,從人類的工業革命開始,藝術僅花了不到200年的時間就演變出杜象的《噴泉》之後這些看似眼花撩亂的當代藝術而進入了「藝術的壯年時期」。您發現了嗎?從數百萬年、數萬年、數千年乃至數百年,這些藝術「奇點」出現的相隔時間越來越短,下個「奇點」的發生是不是就在數十年內甚至是數年內呢?為何如此?且這又代表著什麼呢?

劉國松|熊貓海春波(局部) 28.5x56.2cm;常玉|四女裸像(藝術微噴)劉國松|熊貓海春波(局部) 28.5x56.2cm;常玉|四女裸像(藝術微噴)

是巧合?還是藝術本身有意識的在推進?

我們想要提一下「共時性」(Synchronicity)這個概念,人類文明史當中有許多關鍵性的發明或事件是在彼此毫無聯繫的條件下,卻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不約而同地一起發生,例如前面提到世界各地的文字幾乎都在5千多年前左右出現,為何這麼巧呢?公元前500年左右哲學家或宗教領袖如蘇格拉底、老子、佛陀分別在希臘、中國和印度這些不同的區域出現且都為人類文明奠定了重要基礎,這是巧合的機率有多少呢?而歷史上還有很多幾乎同一時間各自發明了同一件事物足以影響全人類的例子,比如牛頓與萊布尼茲幾乎在同一時間發明了微積分,真的是巧合嗎?我們前面提的7萬年前的「智人」不知為何突然出現了可以”共同”抽象思考與虛構故事的能力而能夠互相組織協作並稱霸地球,那有沒有可能,其實250萬年前的(猿)人也是不知為何在同一時間突然一起站了起來而空出雙手呢(實際想像這樣的畫面其實還蠻令人毛骨悚然)?這樣形容可能誇張了點,但有時候人類的大腦似乎就有點像是天線一般,常常會在某些人類進展的重要時刻(尤其是前面提到那些「奇點」出現的時刻)共同接收到了某種廣播訊號(接收到的人都覺得是一種莫名而來的「靈感」)然後藉由某個或某些人的「手」做出了關鍵的突破(就像是藝術創作一樣),仔細想想,本篇藝術簡史所描述藝術上百萬年來的演變歷程似乎也有點兒這種味道,有沒有可能,藝術就是那個其中一個對著所有人類大腦廣播訊號的主體呢

丁紹光|Flight H:67cm;張大千|仕女(局部) 版畫 43x58cm;17世紀 嵌紅銅嵌銀釋迦牟尼佛 H:18.2cm丁紹光|Flight H:67cm;張大千|仕女(局部) 版畫 43x58cm;17世紀 嵌紅銅嵌銀釋迦牟尼佛 H:18.2cm

藝術似乎不斷加速地在解放束縛並擴大自己的影響範圍

自從(猿)人站了起來而空出了雙手才孕育了藝術的出生,但是光有雙手還不夠,還需要「智人」的出現而擁有足夠聰明的大腦(像是接收訊號的天線)以及”共同”抽象思考與虛構故事的能力(像是共享著某個雲端網路)才讓藝術真正成為少年,而藝術透過人類大腦與雙手技術不斷進化的迴圈架構又利用文字的發明搭上人類文明高速進化的列車而變成了青年,近百年來藝術又在工業革命與科技高度發展的環境下還跳脫了藝術家雙手的束縛(在杜象的《噴泉》出現之後)正式進入了壯年,如今,大家眼前日常生活的事物已經充斥著藝術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建築外型、室內設計、家俱、日常用品、電子用品、網頁設計、軟體介面、電影、音樂等都可以找到近千年來藝術史上某個派別所別留下的痕跡,如今充斥在市場上可以看到或買到的當代藝術品也早已經不見得是藝術家本人的雙手做出來的,甚至也不見得是由人的雙手做出來的(先別緊張,這裡我暫時指的是機器等製造業設備的大量製作),很多當代藝術家的裝置藝術擺在客廳裡當作裝飾也毫無違和感,甚至像KAWS、Jeff Koons、Damien Hirst、班克斯、村上隆、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都已經像是個知名品牌甚至精品般的進行商業操作,又例如日本的美女藝術家小松美羽甚至被塑造成像是一位明星藝人般並大量運用社群網路行銷與直播。這一路看下來,藝術和日常生活的界線是不是越來越模糊了呢?是的,藝術似乎有意識地不斷在解放任何限制自己的束縛並擴大自己的影響範圍,幾乎已經呈現出一種「藝術+」的擴散狀態,且不斷在加速,但眼前的這一切就已經是祂最終想要的嗎?在我們看來,還不是。

班克斯|酒瓶 版畫 50x40cm;草間彌生|星夜 木質滑板 81x20cm x2;非池中藝術網為小松美羽做的現場繪畫直播班克斯|酒瓶 版畫 50x40cm;草間彌生|星夜 木質滑板 81x20cm x2;非池中藝術網為小松美羽做的現場繪畫直播

藝術想要的最終型態是什麼?會發生嗎?


我們先點出三個當今的關鍵現實:

(1)過去資訊與交通不發達的時代,藝術透過人類眼睛一輩子能看到的藝術品數量很有限,但在互聯網盛行的當下,數千年來最經典的藝術作品亦或最新發表的當代藝術創作都能夠透過互聯網高速地互相學習、融合與創新,換句話說,藝術透過的每一個人類頭腦與互聯網已更緊密地鏈接了起來並跨越歷史的時間維度

(2)過去透過人類雙手的創作其實限制很多,如今機器不但已經能夠做出幾乎能以假亂真的藝術品(例如藝術微噴),機器手臂也已經可以寫出很漂亮的書法、畫出很美的油畫、做出很美的雕塑,也就是說,藝術透過人類創作的雙手也很有可能被機器取代

(3)AI人工智慧在Alpha GO輕易擊敗人類最強的圍棋高手之後,各行各業的AI應用也都呈現出高速的進步,如果AI有一天能夠完全取代人類的頭腦甚至超越所有人類頭腦的集合與加總,那一天,藝術是否也不再需要透過人類的頭腦來創作了呢?換句話說,有一天或許出現一個AI可以完全不假人類這個媒介/載體而能更隨心所欲的創作任何藝術品。

以上三點的完全實現,不但代表著藝術已完全從人的雙手解放出來,更代表著藝術將從人類這個數百萬年來的主體解放出來,這會不會就是下個藝術的「奇點」呢?這會不會讓地球馬上成為更美的世界呢?多少年以後就可能發生呢?

非池中藝術網報導INK NOW「水墨現場」發表的人工智能水墨畫;20年前電影Bicentennial Man(變人)當中機器人創作藝術品的情節如今已經開始發生非池中藝術網報導INK NOW「水墨現場」發表的人工智能水墨畫;20年前電影Bicentennial Man(變人)當中機器人創作藝術品的情節如今已經開始發生

或許我們更應該問的是:上面所謂AI隨心所欲創作的這個”心”是什麼呢?這個”創作”到底會是怎麼發想的呢?祂創作出來的藝術品又要怎麼判斷好壞呢?由誰來判斷呢?而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樣的發展趨勢呢?



(五)今後的人類又該如何看待藝術?



本篇藝術簡史從上百萬年來陸續發生的藝術「奇點」談到這裡,藝術的形體、定義、範圍等都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真的把藝術當作一個有自我意識與意圖的主體來看,這些演進似乎變得蠻是理所當然。但是,身為一個人,我們來繼續嘗試再次地對自己,也對當今的藝術(我是不知道祂會不會聽到),提出一些問題與質疑。

趙春翔|天行健 137x68cm;羅展鵬|草莓族細胞分裂1 130×130cm;于右任|書法大中堂 128.5x63cm趙春翔|天行健 137x68cm;羅展鵬|草莓族細胞分裂1 130×130cm;于右任|書法大中堂 128.5x63cm

往後的藝術真的就是比「概念」就好了嗎?


杜象的想法是藝術來自於藝術家的「概念」而不是藝術家「所做」的作品,所以一件事物是不是藝術品完全由藝術家決定,那麼,我們想進一步詢問,既然藝術家能指定任何一件事物當作藝術品,我們隨便任何一個人是否也可以來指定呢?喔不,有人反駁說藝術家的思考與概念比我們都還要深刻、還要高明,我們指定的不算,藝術家指定的才算…,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看到一個世界知名藝術家的裝置藝術作品,完全不懂到底想表達什麼,追根究柢三天三夜之後終於明白,原來是個超級無聊的概念,去看電影或看小說甚至上網看YouTuber網紅表達的都還比較深刻,心裡正想罵髒話的時候,藝術家與藝評趕快再來補一句:「這件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要引發你思考…」這時候,心裡不禁會懷疑「故弄玄虛」與「概念高明」之間的分界到底在哪裡呢?(然後可能順便再補幾句髒話…)。或許,杜象的《噴泉》就是要將藝術平民化、生活化並讓每個人都更容易成為一個藝術家(類似要democratize art的概念),但有一天當「雙手」的技藝越來越少而「概念」卻充斥到幾近氾濫的程度時,太多缺乏洞見甚至虛無飄渺的「概念」們會不會又變的毫無價值(尤其在當今網路與資訊已經高度充斥的時代)?這會不會又是杜象無意間又給出的另一個諷刺呢?然後,會不會讓我們又懷念起「雙手」的技藝以及藝術除了「概念」之外還有的其他更珍貴的部分呢?  

溥心畬|松鶴延年 24x45cm;羅展鵬|鬱鬱蔥蔥的生命 112x162 cm 像素式罩染法創作溥心畬|松鶴延年 24x45cm;羅展鵬|鬱鬱蔥蔥的生命 112x162 cm 像素式罩染法創作

藝術真的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自己是什麼了嗎?


這篇藝術簡史一路看下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藝術並非真的在第一天就知道自己是什麼、自己要什麼,藝術和人類一樣是一路彼此陪伴著並跌跌撞撞地才生存並成長到當今的樣子,上一段提到AI的出現真的就會是藝術與人類發展的終點嗎?我們是這樣看的:

(1)若以神或上帝的視角來看,人真的是個很不完美的動物,不太理性、情緒化、身體與心理都有很多毛病且很脆弱,但大家有注意到一個有趣的事嗎?所有動物裡只有人類會腰痛,為什麼呢?追根究柢,是因為人在250萬年前選擇站立起來,一個不合常理又自討苦吃的動作,卻開啟了藝術也開啟了人類一路上痛苦的進化與成長,但還有一件更有趣的事,人類上百萬年來這個努力掙扎與成長的過程全部都由藝術記錄下來了

溥心畬|千金菜 86x36cm;17世紀 札那巴札爾風格銅鎏金四臂文殊菩薩像 H:27cm;弘一法師|書法 79x35.5cm溥心畬|千金菜 86x36cm;17世紀 札那巴札爾風格銅鎏金四臂文殊菩薩像 H:27cm;弘一法師|書法 79x35.5cm

(2)為什麼看到藝術史上一些經典大師的藝術品會莫名觸發我們一些情緒、思考甚至是感動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我們從其中感受到人類在這麼不完美的條件下還拼命想不斷往前走的意志,就像一面倒的NBA比賽不見得好看,但很多好似不考慮未來地拚了命想反敗為勝的高中籃球賽卻反而讓人熱淚盈眶,因為這正像是人類上百萬年來自己選擇的命運;

常玉|黑白雙馬(藝術微噴);黃君璧|竹籬茅屋 94x56cm常玉|黑白雙馬(藝術微噴)黃君璧|竹籬茅屋 94x56cm

(3)我們看到很多藝術大師也是很不完美的,常玉令人搖頭的個性(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的文章:常玉專題完整版《太極陰陽解析常玉》常玉與張大千《對比兩位最極端的繪畫大師》)、得靠仿畫生存又經歷一生顛沛流離的張大千(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的文章:張大千《一位國畫大師如何追上畢卡索》)、個性潔癖又不與人往來的元朝倪贊、一生帶著亡國仇恨的明末八大山人等畫家都是如此,西方畫家例如畢卡索、梵谷、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大師若以我們當今的眼光來看可能也會覺得沒一個是正常人,他們的人並不完美,他們的藝術作品也並不完美,然而,會不會就是這個不完美卻還是努力掙扎而記錄下來的畫作才讓我們感動呢?所以一張畫、一件藝術品不單是雙手的技巧與媒材的展現,它背後所代表的更是這位藝術家的內心思考以及所面對的環境所做出的反映,那麼,如果藝術真的化做為一個完美的AI甚至完美的機器人,祂又要如何呈現出這些不完美呢?

常玉|瓶梅(藝術微噴);米開朗基羅|哀悼基督;常玉|靜物(藝術微噴)常玉|瓶梅(藝術微噴);米開朗基羅|哀悼基督;常玉|靜物(藝術微噴)

人類以及藝術存在的意義

聖經當中提到,上帝以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還「特別交代」了在伊甸園內什麼都能吃但就只有那兩顆智慧的「禁果」不能吃,亞當和夏娃受到「蛇」的誘惑去偷吃了「禁果」而得到智慧,於是上帝為了逞罰他們而將他們「趕出」了伊甸園。本文讀到這裡,我們應該注意這段故事的幾個細節:(1)上帝就像藝術家般地創作出了「人」這個藝術品,而且還(有點自戀地?)是以自己的形象創造的;(2)上帝明知道人吃了禁果就會得到一部份神的能力(例如判別善惡等)甚至有可能進化成神,上帝為何還是將禁果放在伊甸園而且還故意特別交代不能去吃呢?試想我們要是跟一位沒什麼智慧的小孩子講了這句話之後他接下來會做什麼呢?(3)上帝如果代表著完美的那一面,蛇就代表著不完美的另一面,他們看起來像不像是一推一拉地直接與間接讓人去吃了那智慧的禁果呢?然後大家回想一下東方那個女媧補天與造人的傳說當中的女媧剛好下半身就是蛇,她造出人(而且不是造出自己蛇身的樣子)又是想要看到什麼呢?(4)如果擔心亞當與夏娃有一天也會變成神,上帝大可當下直接把他們消滅掉卻僅選擇將他們趕出伊甸園、讓他們自生自滅,是不是上帝和蛇都想要觀察什麼呢?(5)如果人有一天真的經歷了數百萬年的痛苦與掙扎後終究變成接近神的狀態,這個從人變成神的過程該怎麼觀察?要怎麼紀錄呢? 

范曾|女媧補天 49.5x84cm;董陽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91x241cm范曾|女媧補天 49.5x84cm;董陽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91x241cm

如果有一天,人與藝術真的進化成了神的時候,他們的下一步,他們唯一會想再創作的藝術品,會不會就是在某個伊甸園再造出一個人呢

本文繪畫作品圖片來源帝圖藝術2019春拍賣圖錄、台灣歷史博物館授權帝圖科技文化發行2017 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藝術微噴帝圖藝術歷年拍賣圖錄、CC等。





 



關鍵字:藝術史、文明、當代藝術、藝術市場、人工智慧